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外汇管理赋能贸易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1期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整合,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推动全球贸易趋向深度融合。我国充分依托制造业规模优势,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贸易融合进程逐渐加快,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外贸促稳提质的重要力量。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秉持为市场谋发展、为实体谋福祉的初心使命,积极贯彻贸易强国战略部署,不断增进新形势、新阶段、新格局下外汇政策供给,推动银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实现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经常项目资金结算,助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贸易融合不断深化

全球贸易融合进程加快

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细化,各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愈加紧密。传统的生产制造附加值较低、易模仿,而技术服务要素的融入能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传统货物贸易转型升级。近几十年来,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数据,2010—2022年,全球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达5.9%,高于货物贸易同期增速(4.8%)和服务贸易同期增速(5.1%)。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技术优势显著,融合技术附加值更高。发达国家基于大型跨国公司优势,将技术标准、质量规范等软实力与产品产能结合,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而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加速贸易融合,推动产业升级。从融合速度看,发展中国家增速更快。中国和印度作为典型发展中国家,2010—2022年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9.6%和8.3%;而美国、德国和日本作为传统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贸易同期年均增速分别为4.8%、6.3%和3.1%(见表)。

Snipaste_2024-01-12_09-28-51.jpg

贸易融合成为我国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

2022年,我国贸易融合发展企业(指生产性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收支均达10万美元的企业)3.5万余家,企业数量占全国发生贸易收支企业总数不到5%,但收支规模占全国贸易收支总额的近60%。2018—2022年,我国贸易融合发展企业累计新增5000多家;贸易收支规模累计增长近34%,增幅高出非融合企业约十个百分点。贸易融合发展企业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民营企业贸易融合发展速度更快。近年来,民营企业主动发挥灵活应变的竞争优势,在贸易融合发展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适应性,成为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2022年,全国贸易融合发展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超9000家,较2018年增长55.4%,年均增速达11.8%,占全国贸易融合发展企业总数的27%,占比较2018年提升6.5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协同发展。从制造业看,2018—2022年,贸易融合发展企业中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贸易收支额占比始终保持在四成以上,该类企业主要集中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从服务业看,贸易融合发展企业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三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交易项目。2022年上述三个交易项目收支额在贸易融合发展企业的服务贸易收支额中合计占比超六成。

数字贸易成为贸易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数字贸易收支额达到10万美元的企业(以下简称数字贸易融合发展企业)家数在贸易融合发展企业中占比约八成。2018—2022年,数字贸易融合发展企业增加近4000家,贸易收支规模累计增长近四成,高于非数字贸易融合发展企业约15.6个百分点。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数字贸易成为促进贸易融合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贸易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贸易模式,但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并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共同推动贸易融合不断深化。

生产制造转型升级带动相关服务贸易发展。在该模式下,企业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等价值链两端延伸,在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同时,提供管理咨询、技术服务等相关配套服务。例如,江苏某汽车柴油系统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研发能力也随之提升,企业随即增设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可根据境外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研发服务。

新兴服务产业集聚带动货物贸易配套需求。该模式多集中在生物医药、芯片研发等行业,企业以提供研发和技术咨询等服务为主,并在研发过程中开展相关原料进口、研发成品出口等货物贸易。例如,江苏某公司提供生物制品、生化药品的研发技术咨询和服务,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进口部分研发材料,后期将制成的小批量临床试剂报关出口。

服务外包模式助推产业链延伸融合。近年来,服务外包逐渐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新型方式,越来越多的服务外包企业成为价值链中承接和转移的重要节点。以江苏为例,据江苏省商务部门统计,2022年江苏省实现服务外包执行额683.9亿美元,其中离岸执行额33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国6.3个百分点。部分企业经营模式向“合作研发+定制生产”转型,相关的服务外包费用直接嵌入出口货值中,使得服务外包兼具货物与服务的双重属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