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厄瓜多尔“美元化”:回望与反思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1期

“完全美元化”是放弃本币并采用美元作为法定货币的制度安排。当前,全球仅有厄瓜多尔、萨尔瓦多、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帕劳、巴拿马、东帝汶实施“完全美元化”。相较而言,厄瓜多尔表现出三方面的独特性:一是它并非传统经济“小国”,其人口约1800万,国内生产总值(GDP)近1200亿美元,属于“中等”规模经济体,经济规模在实行“完全美元化”安排的国家中最大;二是它并非美国地理邻国,而是太平洋沿岸唯一未与美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厄美两国间的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程度相对有限;三是厄瓜多尔的“美元化”并非长期审慎选择,而是在金融和宏观经济动荡下的突然政治决策。这一历史性决策使厄瓜多尔收获了宏观经济指标的中短期改善,但也造成了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特别是试图以“美元化”解决自身经济困境的国家而言,厄瓜多尔“美元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具有启示意义。

厄瓜多尔“美元化”的背景与历程

2000年1月9日,在经历了严重的经济、金融和社会危机后,厄瓜多尔政府宣布取消货币苏克雷,采用美元作为官方货币。这一极端措施是其“大宗商品依赖+ 举债发展”模式长期积重难返的无奈选择。

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石油之后,厄瓜多尔逐步建立了以石油生产和出口为中心的经济体系。1972年后,厄瓜多尔成为石油出口国,实现了经济的第一次飞跃,在此后的10年间,创下了GDP年增长率近9%的“奇迹”,但经济发展中的两大痼疾也随之形成:一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石油出口,因国际油价波动而产生动荡;二是财政收入依靠石油出口,而财政支出持续扩大,加之国内储蓄率偏低,外债成为财政平衡的主要工具。伴随1981年国际油价进入下降周期,厄瓜多尔陷入长期债务危机,经济停滞、本币贬值和高通胀成为常态。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油价下跌与多重偶发性风险叠加,彻底击溃厄瓜多尔经济。内部冲击方面,厄瓜多尔先后遭遇1995年与秘鲁边境武装冲突引发的公共支出大幅增加、1998年厄尔尼诺气候造成的农业和基础设施损害以及地震中断石油生产,经济困难日益加大。外部冲击方面,新兴经济体连续爆发危机,如1994年的墨西哥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使得新兴经济体市场恶化,投资评级整体下滑。在此背景下,厄瓜多尔的出口受到抑制,同时遭遇国际资本外逃,国际融资难度增加。1999年厄瓜多尔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一是宏观经济指标显著恶化,GDP当年环比下滑7.5%,通货膨胀飙升至52.2%,失业率扩大至17%,贫困率则接近45%,民众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二是金融秩序陷入混乱,厄瓜多尔全国70%以上的金融机构关闭,政府为救助银行而发行的16亿美元债券多被用来换取流动性,最终有12亿美元债券回流至中央银行,导致其货币基数仅在1999年就增加了136%,进一步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三是货币体系步入动荡,厄瓜多尔被迫退出此前5年执行的爬行盯住汇率制,本币苏克雷兑美元汇率年贬值幅度高达67%,外债总额涨至GDP的95%,仅利息支出就已接近GDP的1/3。1999年8月,厄瓜多尔成为第一个宣布延期支付“布雷迪计划”(1989年时任美国财政部部长布雷迪提出的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解决方案)贷款利息的国家。

在经济恶化和持续贬值的压力下,厄瓜多尔民众采用“以脚投票”的方式,推进了民间“美元化”进程。为了规避风险,民众自愿把大量苏克雷存款、投资和铸币兑换成美元,1990年,厄瓜多尔准货币、存款和贷款中的美元比例分别为7.4%、13.3%和1.5%,而到了1999年已分别达到47.4%、53.7%和66.5%,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民间“美元化”。

在上述背景下,厄瓜多尔中央银行已经失去了管理货币供应和汇率的能力。对此,金融市场做出反应,2000年1月的第一周,苏克雷的汇率直线下跌,年化通胀率当月升至78.1%,最终促使时任厄瓜多尔总统贾米尔·马瓦德宣布实行经济“美元化”。在12天后,马瓦德被由军人和文人组成的执政委员会赶下台。此后,古斯塔沃·诺贝亚继任厄瓜多尔总统,正式实施了经济“美元化”政策。2000年3月初,厄瓜多尔通过《基本经济改革法》,确定美元作为官方货币,中央银行保留最后贷款人身份,并要求中央银行按1:25000的比价用美元回购流通中的本币苏克雷,并发行面值小于1美元的硬币。按照该法规,厄瓜多尔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被分为四大独立体系,确保“美元化”覆盖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全环节:一是“兑换体系”,即用于支持流通中的苏克雷余额和小额硬币的外汇储备;二是“金融储备体系”,即用于支持银行储备金存款和中央银行稳定债券的外汇储备;三是“主要业务体系”,即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余额、回购协议和国债,用于支持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公共部门存款以及用于公开市场业务的中央银行稳定债券;四是“其他业务体系”,即中央银行资产、债务余额及累计资本。此外,厄瓜多尔还配套进行了电信、电力等公用事业部门的私有化改革,推进了税收改革,完善了金融监管体系,并对债务进行了重组。

在政策组合的有效配置下,厄瓜多尔平稳完成“美元化”转型。2001年3月,厄瓜多尔中央银行正式宣布兑换过程结束,98%的流通货币已兑换为美元,厄瓜多尔成为继巴拿马之后第二个“完全美元化”的国家,也是本世纪第一个“美元化”的中等国家。

厄瓜多尔“美元化”的效用

厄瓜多尔实现“完全美元化”的平稳和快速转变,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三大外部有利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美元化”过程适逢美元贬值30%左右,间接提升了厄瓜多尔出口竞争力;二是“美元化”的尾声恰逢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石油价格自2002年起进入了新一轮上涨周期,厄瓜多尔出口收入大幅上升;三是“美元化”转型搭上了21世纪初期美欧经济增长的便车,厄瓜多尔在美国和西班牙两国的青壮年移民对厄瓜多尔国内汇款增加,侨汇占GDP的比重由20世纪80年代的0.6%增长至90年代的3.5%,“美元化”时期则达到了6%以上。这些外部利好极大纾解了厄瓜多尔的压力,为其改革提供了空间。

厄瓜多尔的“美元化”决策形成至落实过程中,偶发性因素与全球经济周期同步作用,这使其转型体现出一定的应急性和被动性。因此,实施20多年来,厄瓜多尔“美元化”的效用在不同领域也相应表现出了差异化的时效性。

在通货膨胀治理方面,“美元化”具有长效性。现有研究显示,“完全美元化”转型后,厄瓜多尔与美国之间的通货膨胀率联动性增强。宣布“美元化”之后,厄瓜多尔较快地控制了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率由2000年的96.1%回落至2003年的7.9%,此后,除了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短暂时期外,其通胀率始终低于5%,2003—2022年期间年均值为3%,低于2003—2022年同期世界3.6%的年均值和拉美3.7%的年均值,略高于美国2.5%的年均值(见图1)。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新冠疫情以来,拉美多数大宗商品出口国面临输入型通胀挑战,陷入滞胀困境,而厄瓜多尔的“美元化”选择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通胀的挑战,降低了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

Snipaste_2024-01-12_09-41-54.jpg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