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银行理财践行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的趋势与前景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2期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绿色金融方面,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理财近年来发展较快,日益成为银行理财公司差异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未来,银行理财公司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提升专业能力,创新ESG主题理财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ESG银行理财发展情况

近年来,银行理财公司逐步注重发展ESG投资。华夏理财、恒丰理财两家银行理财公司签署责任投资倡议,将ESG投资融入发展战略。银行理财公司不断加强ESG投资能力建设,根据《2023年中国资管行业ESG投资发展研究报告》,11%的受访机构建立了独立的ESG团队或部门,21%的受访机构配备了专职的ESG研究或投资人员。具体来看,部分银行理财公司已设立专门的ESG部门,基于债券、股票、基金等不同资产类别,结合投前研究、投中监测、投后管理等环节,推动将ESG融入整个投资框架中;有些银行理财公司开发ESG评价体系,开发债券发行人、上市公司的ESG评价体系,原则上在投前每一个标的公司都需要进行ESG评价,投后也会与重点企业持续沟通,以提升其ESG表现;还有银行理财公司参与行业ESG信息披露等方面标准的制定。对于中外合资的银行理财公司,其外资股东在ESG投资方面的专业水平较高,有利于学习海外优秀经验,更快地建立健全ESG投资管理体系和能力。

我国银行理财公司自2018年开始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逐步形成一定规模。从产品发行情况看,根据中国理财网披露数据,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我国发行ESG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分别为13只、44只、73只、138只和67只,2021年和2022年新发行规模均超过600亿元,2023年上半年合计募集资金超260亿元,比较来看,2023年ESG主题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规模略有放缓。从存续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1586亿元,同比增长51.29%。

在发行机构方面,农银理财、华夏理财、兴业理财、青银理财的ESG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靠前,合计占比超过64%。具体到各年份看,2019年至2021年,华夏理财ESG主题理财发行数量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其他银行理财公司开始探索发行该类产品;2022年,农银理财和兴银理财后发赶超,取代了华夏理财的市场地位;2023年,更多银行理财公司探索发行ESG理财产品,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各银行理财公司ESG投资,建立系列化、品牌化产品体系,诸如农银理财发行的农银同心、农银匠心、农银安心系列;兴银理财发布的ESG悦动、ESG兴动系列;华夏理财发行的龙盈系列等。

在产品类型上,固定收益类ESG理财产品占据主力,存续数量占比为75%;混合类ESG理财存续数量占比为24%,位居次位;权益类ESG理财产品相对较少,存续数量占比仅为1%。从规模看,截至2023年6月末,固定收益类ESG主题理财产品占比为73.6%,混合类ESG主题理财产品占比为26.3%,其他类别ESG理财产品占比为0.1%,基本与ESG理财产品数量结构一致。总体来看,ESG理财产品类型分布与整体理财产品比较相似,均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权益类产品占比非常低。从产品发行主体看,固定收益类ESG理财产品中,农银理财、华夏理财、中银理财位居前三位,合计占比为54.9%;混合类ESG理财产品中,2020年华夏理财发行数量较多,2021年以来农银理财占据主导。

在风险等级上,中低风险ESG理财产品数量最多,占比为64.36%;中等风险理财产品数量占比为34.91%,低风险和中高风险ESG理财产品数量均较少。这与ESG理财产品主要为固定收益类产品相呼应,反映了ESG理财偏向稳健的现实状况。

在产品运作方式上,现存的ESG银行理财运作方式主要以封闭式运作为主,数量占比为53%,期限以12—24个月为主,个别产品期限超过24个月;定期开放ESG理财产品数量占比47%,其中有23只产品可以实现每日申赎,剩余ESG理财产品为定期开放申赎。

在产品ESG策略上,ESG理财产品采用了负面筛选策略、正面筛选策略等投资方式,主要剔除在可持续发展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等方面表现较差的企业,优选绿色产业、绿色债券或者ESG公募基金等资产,构建ESG债券指数、股票指数,不断丰富ESG理财产品策略。

在产品收益率上,从固定收益类ESG理财产品看,2019年至2023年的业绩比较基准均值为4.13%。从各发行年度看,业绩比较基准均值有逐步下行态势,2020年均值为4.2%,2021年均值为4.16%,2022年均值为4.13%,2023年均值为3.98%。各银行业绩基准差距较大,以2023年发行的产品为例,不同银行同期限的ESG理财业绩基准最大相差90个基点(BP)。从混合类ESG理财产品看,业绩基准均值为4.74%,要高于固定收益类ESG理财产品,主要在于其风险更高,风险等级一般为中等风险,2023年已下降至4.29%。ESG理财产品比较基准的下降,主要是近几年政策利率的逐步下行带动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整体下行,这种下行趋势可能还将持续。

ESG银行理财面临的问题

一是ESG理财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ESG理财市场发展起步较晚,银行理财公司参与负责任投资原则倡议(PRI)等国内外ESG组织的数量还较少。从供给端看,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ESG主题理财规模仅占0.6%。在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总体规模相当的情况下,ESG公募基金规模已达到5396亿元,是ESG理财产品规模的3.4倍,呈现较大差距。从需求端看,根据数据100的调研数据,仅有29%的受访者对绿色金融较为了解,了解很少和不了解的受访者占比达到26%。这说明投资者教育还不够充分,投资者对于ESG理财产品的认知还不高,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激发。

二是银行理财公司ESG专业能力不足。银行理财公司处于资管新规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投研、产品创新、系统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ESG并不是银行理财公司的核心战略,导致其受重视程度不足,相关资源投入有限,ESG专业能力还不突出。这主要表现在,ESG投资理念不够成熟,ESG投资政策、流程不够完善;专业人员配置不充分,ESG研究能力有待加强;ESG数据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ESG风险评价和机会捕捉能力有待增强;ESG信息披露较少,缺乏透明性等。

三是ESG主题理财存在“洗绿”问题。“洗绿”主要是指对外宣传的内容与实际行动不一致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