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通胀目标设定的考量与影响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7期

自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的预期目标,旨在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控制物价水平、锚定通胀预期,追求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平衡,从而营造一个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与之相对应,2005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总体可控且波动稳定,CPI涨幅目标在过去十几年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成效。聚焦当下,政府在设定2024年通胀目标3%左右时,不仅反映了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深度分析,也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展望未来,基于对经济结构、经济周期以及人口结构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物价中长期中枢可能会保持在2%至3%的区间内。政府通过设定通胀目标维持合理的物价中枢水平,不仅有利于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还能为政府提供足够的政策空间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政府设置的CPI增长目标与实际值的历史变化特点

合理的CPI涨幅预期不仅能控制物价水平,而且还能降低物价波动,为经济长期稳健增长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观察2005年至2023年间政府设置的CPI增长目标与实际值的变化(见图1),可以发现以下两个特点。

Snipaste_2024-04-10_10-21-21.jpg

首先,政府设定的CPI增长目标在大多数年份保持在3%—4%的范围内,反映了政府对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平衡的追求。具体来说,当经济增速超出潜在增速,物价水平抬高时,政府可以通过供给端改革、结构化调整和其他宏观政策工具平抑物价水平;当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时,围绕3%—4%的长期通胀中枢,政府可以通过多种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扩大内需。例如,2019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应对国内消费增长放缓和外部经贸摩擦带来的挑战。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平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供给侧改革方面,政府加强了对关键行业的改革,例如,煤炭和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工作有效减少了市场的供给过剩,稳定了这些行业的价格。货币政策方面,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3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提供了2.7万亿元长期资金。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将赤字率提高至2.8%,增加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了公共服务支出,旨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与之相反,2010年至2011年,中国CPI涨幅显著加快,2011年7月CPI同比涨幅高达6.5%。为了平抑物价快速攀升,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供给侧管理(增加了对粮食生产的财政补贴,扩大了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市场调控和结构性改革(加强了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监管)等手段,成功地抑制了物价过快上涨的趋势,CPI涨幅在2012年开始逐渐回落。

其次,政府设定CPI增长目标确保了通胀预期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稳定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预期。理论上,长期锚定通胀预期有助于促进经济决策的稳定,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2015年开始,中国政府将CPI增长目标长期设定在3%左右,稳定的价格目标使中国通胀预期被锚定在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水平。即便经历了外部地缘冲击或全球新冠疫情,中国总体通胀预期以及通胀预期对物价的扰动均被有效平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全球通胀率由2015年的2.7%快速攀升至2022年的8.7%。虽然2023年下降至6.9%,但也远高于3%的警戒线。其中,新兴市场依旧是全球供应链失序和价格体系紊乱的主要承压者,2022年通胀率一度攀升至9.8%,后续通胀回落速度也较为缓慢。根据IMF预测,直至2028年新兴市场的通胀水平仍有约5%。相比之下,中国在相同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物价水平(见图2和图3),通胀预期得到了有效锚定。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中国物价水平走低主要受需求减弱、供给成本的相对稳定以及全球货币紧缩等阶段性因素影响,并非长期趋势。总之,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中国政府对CPI增长的管理展现出了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效地维护了经济稳定与发展,改善了民生福祉。

Snipaste_2024-04-10_10-21-30.jpg

Snipaste_2024-04-10_10-21-35.jpg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设定的四重考量

基于历史观察和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政府今年将通胀目标设定在3%左右主要出于四个层面的考量:一是促进价格稳定,二是稳定通胀预期,三是提升政策效用,四是增强经济稳定。

首先,促进价格稳定是设定通胀目标的初衷。在全球经济复苏不均、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构成压力。此外,国内需求恢复、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可能推动物价上涨。设定3%左右的通胀目标,利用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可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可预期的物价环境,从而促进消费和投资的稳定增长。

其次,预期管理是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明确的通胀目标,政府可以向市场传达未来政策走向的信号,引导企业和居民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从而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经济主体的信心。

再次,政策效用的有效发挥是基于通胀目标能够被很好锚定。合理的通胀预期,有助于稳定货币政策的预期效果,增强政策的可预测性和透明度。3%左右的通胀目标既考虑到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也兼顾了需要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的现实需求,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政策取向。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策聚焦发力,确保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能够协同发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用。

最后,增强经济稳定是设定通胀目标的长远考量。稳健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基础。政府通过设定和实现通胀目标,不仅能够短期内维护物价水平的稳定,长期来看也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经济增长环境。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