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7期

去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今年李强总理在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就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作出专门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加强货币政策总量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首先要加强总量调节,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流动性既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过紧不利于经济恢复发展,过松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而要把握好平衡,合理有度并基本稳定。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客观上要求宏观经济政策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作为主要宏观经济政策,要始终保持稳健性,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适当加大调节力度,为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既要在金融体系内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防止金融机构流动性紧缺;也要保持市场和宏观层面的流动性合理充裕,让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防止流动性在金融体系内部淤积而实体经济流动性紧张,形成不必要的流动性约束和紧缩效应。

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握好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速,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关键。理论上可以根据货币数量理论推导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数量关系,在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增速可以视为经济增速与物价涨幅之和。根据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调控的实践经验,在具体操作中,广义货币供应量M2可以按照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加物价涨幅控制目标、再适当加点的方式把握,这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定量保障。《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目标,可以据此确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使货币供应量同名义经济增速相适应。同时,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合理确定信贷、股市、债券、股权等融资规模,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为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提供合理适度的金融支持。

 

加强货币政策结构调节,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在发挥好总量调节作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发挥好结构调节作用,聚焦重点、有进有退,优化资金供给结构,采取多种方式盘活信贷存量,提升信贷资源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要利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窗口指导等政策手段和阶段性、长期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支持重点领域建设特别是“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要大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延续科技创新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支持力度,推动加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发挥相关货币信贷政策措施的合力作用,加大对扩大内需战略的支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的支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综合运用好出口信贷、出口信保等政策工具,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贸易强国建设,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促进互利共赢。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农业保险等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强国建设,加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利用好抵押补充贷款等政策工具,支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工具,精准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绿色发展方式转型。同时,货币金融政策实施要充分考虑就业等需求,有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增进民生福祉。

着力解决薄弱环节的融资难题。薄弱环节往往是市场配置金融资源难以有效覆盖的盲区,或者各类支持政策执行中的难点堵点。要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政策手段,精准引导金融机构资金投放,促使资金更多流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以及其他暂时遇到困难的经营主体等。当前,要有针对性地精准解决民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融资面临的具体难题。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完善政策性支持工具。相关金融机构要与信用评级、融资担保等市场中介机构加强合作,创新贷款投放和风险管理方式方法,探索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贷款投放和其它融资模式。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做到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需从“量”和“价”两个方面发力。在“量”的方面,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需要。在“价”的方面,要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促进政策利率下降、压减银行存款成本和贷款中介环节的收费等,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报告》肯定了去年货币政策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精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做法,提出要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抓紧抓好贯彻落实。为此,需要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等相关各方共同努力。一方面,金融机构等要从供给侧发力,多措并举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要从需求侧发力,提高自身信用等级,提高自身信用贷款和其它低成本贷款可获性,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以便压降自身贷款成本和中间收费,带动自身融资成本总体降低。

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负债成本。存款准备金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资金成本高低。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首先要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在扩大货币供应的同时从源头上为降低融资成本创造条件。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客观上有一定的下调空间,市场也对下调一直有期盼,可以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和可能,研究适时适度下调准备金率。同时,要着力推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为降低贷款利率创造必要条件。鉴于存款成本在银行负债成本中占比较高,要引导银行进一步优化存款利率期限结构,缓解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和净息差。

推动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和贷款等中间环节收费。当前,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45%,五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3.95%,市场对降低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有期待,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综合权衡,适时适度调整。在利率传导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畅通“政策操作利率-市场报价利率-银行贷款利率”的传导链条,推动企业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同时,要继续规范、降低融资中间环节相关收费。当前企业贷款仍然面临中介环节收费比较高的问题,要继续规范相关收费行为,压减取消不必要的收费项目,适当降低合规项目的收费特别是明显偏高的收费,促进收费水平整体适度降低。也要合理确定上市、发债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相关中介费用,切实降低不合理收费。

支持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高信用评级。企业信用水平是直接影响融资成本的重要因素,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提高企业信用水平极为重要。融资难度比较大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要高度重视并提升自身信用建设,着力在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注重财务数据积累等方面下功夫,维护好自身信用记录,努力提高信用贷款和其它低成本贷款可获性。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在会计、税务等方面为企业提高必要的指导和技术服务。当然,对于经营前景确实不佳、欠缺市场信用、属于市场淘汰的企业,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允许合理出清,避免僵而不退。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当前货币政策传导面临一些阻滞,一方面一些信用状况比较好的企业融资需求不强,存在利用低成本的贷款资金购买理财等金融产品,形成资金“空转”沉淀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对称,导致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受到一定限制。提高货币政策效能,从根源上还是要挖掘实体经济潜能,拓展金融服务着力点,同时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使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调节作用能够及时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