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现在或可以逐渐乐观起来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8期

社会预期偏弱是我国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之一。2023年,市场普遍认为全年增长5%左右的目标过于保守,而2024年再提同样的目标却被部分观点认为具有一定的难度。

然而,市场预期不总是对的,同时也非一成不变。如“硬着陆”几乎是2023年对美国经济的市场共识,实际上美国经济却是通胀下行、失业低企、增长提速的“不着陆”。再如,各方对2024年日本退出负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控制曾经严阵以待,实际却是3月19日以后日股照涨、日元照跌。还如,2024年初美国通胀数据超出预期,市场预计2024年美国经济“不着陆”而非“软着陆”的概率上升,首次降息时间从3月延迟到9月,降息次数也从五六次降至两三次,甚至预期可能不降息。

回过头看,2023年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复苏前景的预期打得太满。而站在当下,市场又可能过于悲观。我们有必要避免线性单边思维,对2024年中国经济持续恢复要有信心。

中国已经找到了解决预期问题的症结。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提出了“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与此同时,真正起作用的是2008年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并明确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最终录得经济V型反弹。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这切中了当前预期管理的要害,即只有稳住增长、防住风险,才能稳住预期、提振信心。

中国非常清楚各种政策应对的利弊得失。《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2024年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应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压力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短期内为了把增速抬起来,实行“大水漫灌”和强刺激政策,但会留下后遗症;另一种是采取稳中求进的方式,中医上对大病初愈的病人调理身体、调养、恢复元气,也是这样一种方式。经过权衡比较,我们用了固本培元的办法,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其实,前述两种思路我国都尝试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应对以结构调整为主,坚定推国企改革。结果,短期经济增速未能“保八”且遭遇了通缩压力,但2000年以后经济增速重回“八”以上,国企全面扭亏为盈,并培育了住房和汽车消费两个新的增长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应对以政策刺激为主,主要是两年四万亿一揽子投资计划。其结果是短期经济增速快速回升,但2011年之后持续下滑,至今还在消化当年强刺激带来的产能过剩、债务飙升和资产泡沫。可见,两种应对是利弊权衡和目标取舍,没有无痛的选择。

中国厘清了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思路。在强调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明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实施政策要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研究储备政策要增强前瞻性、丰富工具箱,并留出冗余度;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调整和完善。

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这已部分反映了政策的叠加效应。如果能够保持住这种发展态势,景气进一步扩散,全年经济复苏前景可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结束连续54个月同比负增长,是2016年底我国经济和市场触底的重要拐点。当前,物价温和回升或是继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回扩张区间后另一个值得期待的经济回暖信号。

假期笔者陪家人去观影,影院边的某个餐馆下午三点多了还有不少人在等位,观影结束后五点多时餐馆前依然人山人海。经济持续恢复的“烟火气”可见一斑。当然,现在开始乐观并非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相反还要各方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作者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