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企业汇困风险监测及管理预案研究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8期

在汇困风险较高的国家开展业务,既是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需要,也是企业重大风险管理议题。对涉外企业而言,高汇困风险国家开展业务的难点在于,如何有效进行汇困风险监测并制定汇困管理预案。笔者从构建汇困风险监测模型、汇困风险排查以及制定汇困风险管理预案三个方面分享了企业汇困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拟通过建立汇困风险监测模型、制定企业汇困风险管理预案等方式,让难于预测与管理的汇困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可量化、可监控以及可管理。

 

企业汇困风险监测模型构建

传统上各国(或地区,下同)的外汇储备变动情况可作为汇困风险国家的初步排查标准,企业可对短时间内外汇储备金额大幅下降的国家予以重点关注。不过,外汇储备变动情况虽较为直观,但未考虑其使用和消耗情况。因此,这一单因子指标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企业可构建包含多个观测因子的汇困风险监测模型,以有效监测企业业务所在地的汇困风险。

模型总体逻辑

该风险评估模型,选择一国的若干涉外经济数据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分布及概率密度等计算,构建出该国汇困风险得分,并将各项得分加权汇总得出风险排名,以尽可能准确地描述该国汇困风险程度。

指标选取。该监测模型选择10项与外向型经济关联度比较密切的指标来监测一国汇困风险程度。分别是:一国经常账户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一国进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一国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一国外汇货币储备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一国进口额占总储备百分比、能源进出口净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外国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外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汇率预期变化百分比和该国货币汇率3个月历史波动率。企业可根据自身数据处理能力和管理精细程度确定数据数量以及采集频率,建议数据数量不要少于5年,以免因数据量过少而影响计算结果。数据采集频率可以以季度为周期,频率高于季度,如以月度为周期,可能由于数据本身更新频率低,导致数据难以按时采集,若低于季度,如以年度为周期,可能由于数据采集频率过低,导致监测模型结果滞后于管理需求。

风险得分。风险评估模型每季度通过前述10项指标计算一国在选定国家组合里的相对表现得分,得分越高代表国家和地区的汇困风险越低,反之则汇困风险越高。为便于直观比较区域里不同国家的汇困风险,企业可按照各大洲的地理划分或企业内部经营区域划分,计算每个小组内不同国家的汇困风险得分,以更精准确定需要监测和管理的汇困风险国别。

指标权重。可以设置每个指标的权重为等权重,企业可根据全球宏观经济、净出口贸易和外汇波动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侧重方向、企业出口国家等风险特性,对每一指标的权重做适量调整。

计算方法

指标释义。笔者对下文涉及的指标值加以解释:

(1)指标本期值,指一国每项指标本期的具体数值;

(2)指标均值,指组合内全部国家在选定时间范围内的均值;

(3)指标标准差,指组合内全部国家在选定时间范围内的标准差。

指标在选取时已考虑每个国家经济体量不同,所以对涉及金额的指标均调整为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因此不会出现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虽指标改善、但得分偏低的情况。

数据标准化处理。提取到各项指标数据后,需要将相关指标统一数据单位和货币,例如,将总储备数据单位全部调整为10亿美元,计算时未更新的数据选择临近的上一期数据;在绘制每项指标数据分布时,数据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要对数据做对数转换,使偏态分布更加靠近正态分布,以减少极端值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

得分计算过程,共为4个步骤。旨在解决不同指标之间如何统一数据口径的问题,以便利进一步加总计算。

步骤1:正态分布标准化处理。将不同指标转换为相同维度,使其可比、可排名。其公式为:(指标本期值—指标均值)/指标标准差。

步骤2:对上一步计算的标准正态分布,求其累积分布函数,使其转换为百分等级的分数,以便下一步加总。

步骤3:统一指标性质与分数关系定义,让指标得分越高代表风险等级越低。

其中,有些指标的值越小,代表其风险等级越低,需要进行方向调整。调整公式为:100%—分数。例如,外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一国进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和汇率3个月历史波动率等指标。

有些指标的值越大,代表其风险等级越低,无需进行方向调整。例如,经常账户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外汇货币储备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和总储备/进口量。

步骤4:按照为每个指标设定的权重,计算加权后汇困风险的最终得分。

得分有效性保障。为了保障模型计算结果更具经济意义和应用价值,防止部分国家由于可获得的指标数据过少而得分偏低,一国可获得的指标数量需占到全部指标80%以上,否则不对该国的汇困风险做量化计算。

计算结果

企业可以通过计算季度数据指标,以量化境外业务国别的汇困风险,并将汇困风险程度按国家排名,也可根据计算结果以风险地图形式将企业境外业务分布区域的汇困风险进行展示。

 

企业海外经营汇困风险排查

企业若计划在新的国家开展业务,可先由负责当地业务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排查可能出现的汇困风险,并根据上述指标给出初步排查结论。企业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排查一国汇困风险,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风险排查。

一是债务违约风险。企业可从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自身三个层面排查是否存在因无法购买外汇而导致外币债务利息延迟支付甚至本金延迟支付情形。外币债务不仅包括外币贷款和债券,还包括金融机构和企业出具的各类担保和支付性工具,例如,银行外币信用证和保函额度是否因该国外汇短缺而难以申请、企业外币担保是否在触发赔偿时因难以换汇而有违约风险。

二是货币兑换风险。考察该国可换汇的外汇币种是否受到限制、换汇金额是否有限制、实际可换汇价格是否明显高于该国央行或其他同等效力政府部门公布的官方价格、换汇是否审查严格、时效性是否变差等。当该国仅限制某一种外币兑换时,即使不是本企业使用的结算货币,也需引起警惕,若政策没有放松迹象,其他可购买的外汇种类也会因承接更多换汇需求而造成紧缺,会增加企业换汇成本。

三是汇款限制风险。考察该国的外币汇款审核政策是否趋严、汇款审批时间是否延长、汇款金额是否受到限制、是否仅限少数银行可为企业办理换汇和对外支付业务、企业外币汇款用途和支付商品品类是否受到限制等。当一国外汇储备不足,通常会通过上述手段减缓外汇储备的消耗。

四是汇路截断风险。当前境外金融机构间的信息沟通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为主,无论汇款币种是美元、欧元、人民币还是当地货币,都需通过SWIFT报文传递换汇和汇款信息,所以一旦该国面临SWIFT制裁,即使外汇储备充足,也无法按时完成支付。

 

企业海外经营汇困风险管理预案及特例

企业在完成汇困风险排查后,可对是否在当地开展业务进行决策。如果准备进入当地市场,需提前为可能面临的汇困风险储备管理预案。

一是债务违约管理预案。情形1,如果当地出现因外汇紧缺而企业付款时间延长的情况,企业应掌握在当地有分支机构的国际银行和本地资信较好的银行清单,确认客户是否可以从上述清单中的银行开立信用证、备用信用证和银行保函;情形2,如果当地金融机构出现因外汇紧缺而付款时间延长,企业应在风险发酵前与客户重新确定合同中的支付条款,改为电汇付款(TTM)或预付款模式,保障可以收到资金才发货;情形3,如果当地政府机构出现因外汇紧缺而债务利息或本金延迟支付和通过第二种情况预案无法保障日常销售,企业可提前了解公司关联公司支付能力,签订代付协议,由汇困国家以外的关联公司支付货款、在汇困国之外的银行开立信用证等,将支付风险转移到非汇困国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经营范围积极关注当地政策,对于食品、医药、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等,一般国家在发生汇困风险时会优先保障此类商品的进口和付款。

二是货币兑换风险管理预案。为防止因某一货币兑换数量和时限受到限制,企业可在销售合同中约定多种可选货币及每种货币的汇率确定方式,在风险刚发生时尽可能快速收回货款。不过,这类解决方案只能在短期快速执行的情况下暂时性解决汇困问题,当换汇需求集中于更少的货币时,换汇价格、时效和可兑换量可能出现断崖式恶化。

三是汇款限制风险管理预案。如果企业在当地的汇款金额和时效被限制,可关注存货量、控制订单量以及周围国家是否可能承接货物,将产品转售至其他可汇款国家。部分企业此前也尝试“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贸易,若企业考虑此类方案需充分了解交换产品是否有出境限制、产品后续加工以及销售等问题。

四是汇路截断风险管理预案。如遇到SWIFT支付系统无法使用,可在支持其他支付系统的银行匹配可支付货币的销售合同,在不违反国际组织和我国相关制度的情况下,启动其他支付通道。例如,我国建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可通过当地CIPS直接参与行和间接参与行帮助企业完成人民币跨境支付。

此外,除了关注在当地的销售回款,企业也需考虑当地备货库存量是否要减少,当地银行账户中的现金、留存利润和注册资本金是否安全,是否需要及时撤出等。同时需重视对出口信用保险的使用,按照企业风险管理要求,及时对出运货物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在不利情况发生时尽可能减少企业损失。

以上管理方案均属汇困风险前置管理,可降低汇困风险发生后对企业的影响。若企业确有一国销售账款已明确因汇困问题短期内无法收回,除依靠出口信用保险,还可尝试通过在当地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性银行制定特别解决方案,即由国际性银行的当地分行将汇困国家的国债做成信用联结型产品出售给企业的海外贸易平台公司或母公司,同时确定有另外的投资机构愿意购买同样数量的该产品,银行从企业回购该产品后转售给其他投资机构,回购与企业购买产品的价差即为收回货款的成本。对于部分投资机构,汇困国家国债虽有一定的信用风险但收益率较高,具有一定吸引力。由于汇困国当地银行是受企业委托购买的国债,投入的外币资金可与当地监管部门沟通专项用于企业当地主体的换汇和汇出,企业可以实现付出一定的成本收回汇困国的货款。

需注意的是,上述操作,由于需要与当地监管部门沟通协商,并寻找投资机构作为结构性产品的最终买家,需要一定时间以收回货款。这类解决方案在部分汇困国家有过成功案例,但由于此类产品流动性有限,并不是企业应对汇困风险的常规方案,不适用解决大额货款收回问题,可作为汇困风险管理中的特例供参考。

 

汇困风险监测模型仍待优化

通过计算季度数据指标量化汇困风险,并将汇困风险程度按国家排名,是企业监测海外市场汇困风险、具有经济意义且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在实践中,此方法仍存在优化空间。

一是指标虽然较多反映了金融市场和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但未考虑地缘政治造成的影响,如制裁及政府换届对支付及外汇政策的影响,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突发性汇困问题。

二是受到风险排查人员能力和认识的不同,对于风险把握的尺度难以做到标准化,反馈也可能不及时,导致未启动风险规避动作或错过风险处置最佳时机。

三是每个国家的汇困问题成因和发展路径有其独特性,对企业在当地经营的影响也因企业业务模式和战略部署不同而有差异,很难一概而论。因此,企业在应用此套风险监测模型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适当调整,以更好地规避风险、稳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