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探析自由贸易账户体系

来源:《中国外汇》2016年第3-4期合刊

随着天津自贸区资格申请的获批,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推广和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有益经验,成为天津自贸区的重要任务。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作为自贸区金融创新中最具含金量的内容,是整个金融创新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习借鉴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阐述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内涵,对比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与NRA、OSA账户的异同,剖析目前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运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给监管者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力求从天津实际出发对天津自贸区的相关金融改革和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设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意义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试行)》(银总部发〔2014〕46号)规定,金融机构可以在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中为有关机构和个人开立相应的自由贸易账户(即FTA账户,各账户间资金划转流程见附图)。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运作方式使其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是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建立可极大满足实体经济投融资便利化的合理需求。在“一线”宏观审慎管理和“二线”有限渗透的管理原则下,区内机构可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自主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满足自身的投、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则可按照“标识分设、分账核算、自求平衡”的原则,将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业务与现有业务分开,对分账核算单元的本/外币风险头寸在区内或境外平盘。通过这种设置“电子围网”的方式进行相对隔离,可以避免境外资金通过试验区直接冲击境内市场,防范资金大规模流入和流出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是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建立是自贸区金融改革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建立,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管理、核算和创新的载体。在这一体系的基础上,已经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尤其是投融资汇兑改革)可以得到更好的落实,证券、保险部门的改革也获得了更方便的载体和工具。

三是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金融监管机制的转变。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设有“本外币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体系”、“非现场监测指标体系”、“持续性评估和监测”、“响应和激励约束机制”四大体系,可对分账核算业务和自由贸易账户的异常资金流动实施动态灵活干预,从而推动金融监管从以微观金融监管为主向构建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转变,可以有效地弥补微观金融监管的不足,实现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全覆盖。

QQ截图20160206094642.jpg

QQ截图20160206111707.jpg

FTA账户与NRA、OSA账户的比较

表面上看,自由贸易账户(FTA)与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NRA)、离岸账户(OSA)有些相似,账户内资金都可以自由划转。但相较下,自由贸易账户则有以下特点:

账户核算管理更严格。根据自由贸易账户“一线放开,二线管制”(境外到区内放开,区内到区外管制)的原则,人民银行要求金融机构(区外金融机构也可)设立分账核算单元,对自由贸易账户与非自由贸易账户分开管理,在二者之间设立资金的电子围网。金融机构在进行分账核算时,需要利用在虚拟机构名下开立的自由贸易账户实现与非自由贸易账户的分账核算。而其他账户目前无此要求。

服务对象不同。自由贸易账户的服务对象为区内主体(包括区内机构、区内个人以及区内境外个人)和境外机构,而NRA和OSA账户的服务对象为境外机构。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定,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账户、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内的资金可以在账户间自由划转,并明确将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区外的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产生的资金流动视同跨境业务管理,有效隔离了自贸区与“区外境内”之间的货币资金往来。

管理模式存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