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全球货币主义实践的终结

来源:《中国外汇》2016年第24期

今年,海外的“黑天鹅”事件不断,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胜选,再到意大利修宪被否决,欧美反全球化、反建制的运动取得了诸多意外胜利。在笔者看来,“黑天鹅”事件的频发并非偶然,其背后反映了金融危机以来,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割裂。那么,造成这种割裂的原因又在哪里?笔者认为,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实行的无节制的宽松货币政策或许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看到,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众多央行过于相信和依赖货币主义政策,不但相继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甚至突破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负利率也被付诸实践。

观察美、欧、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美联储通过四轮量化宽松,资产负债表较量宽之前已扩大了5倍。虽然美联储已退出了量化宽松政策,但资产负债表仍处于较高水平,并未出现明显收缩。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曾在欧债危机严重时大幅扩张,此后虽受制于非财政同盟的体制因素而大幅缩减,但去年在通缩压力下,欧央行再度祭出量宽与负利率,使得资产负债表规模接近危机以来最高点。日本央行虽然未在危机之后立刻采取行动,但自安倍经济学推行后,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也开始快速扩张,目前已较危机前扩大了近4倍。

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虽然在表面上对经济增长有所帮助,如推动了美国经济向好,甚至可能于明年开启强加息模式;但这背后却是资产价格大幅攀升,富人得益、穷人受损,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特朗普的胜选正是上述矛盾激化的反映。

从股票市场看,美国三大股指自量化宽松政策实施以来整体攀升: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自2009年3月最低点6469.95触底后持续反弹,在特朗普胜选后更是一路上涨至19626,乐观预计会突破20000点;而标准普尔500以及纳斯达克指数同样比2009年的低点分别反弹了237%和327%。房地产价格上涨态势同样显著:当前美国20个大中城市标准普尔/房价指数相较2009年的低点反弹了近40%。货币宽松政策推动下的资产价格上涨在欧洲、日本也有相似表现,同样加大了各国收入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