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厘清跟单信用证项下的汇票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3期

跟单信用证是国际结算中最主要的结算方式。为什么跟单信用证要求提供汇票?在信用证结算中使用汇票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很多单证人员都对此存有疑惑。梳理清楚跟单信用证与汇票之间扯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单证人员有效控制操作风险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发展过程

先回顾一下跟单信用证和汇票的定义。

跟单信用证,引用UCP600的定义,意指一项约定,无论其如何命名或描述,该约定不可撤销并因此构成开证行对相符提示予以兑付的确定承诺,即凭单付款。

汇票,引用我国票据法的定义,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使用跟单信用证和使用汇票都可以实现款项收付。那么,为什么要将跟单信用证和汇票绑在一起使用?据资料记载,跟单信用证起源于旅行信用证。旅行信用证是19世纪初,银行(开证行)为了便利旅客到国外旅行时就地支取旅费、杂费所开立的信函式的信用证。旅行者作为信用证的申请人和受益人,到国外代理行凭证取款后,再开立以代理行作为收款人,以开证行作为受票人的汇票;开证行收到汇票后,偿付代理行垫付的款项。旅行信用证由于一般除了提交汇票外,没有其他单据,所以也可称之为光票信用证。随着海上运输业的发展,提单、保单、检验证明等商业单据被广泛使用,同时信用证的结算范围也扩大到贸易领域,信用证结算时一般要求商业单据与汇票一同提交,于是便出现了以汇票为核心的跟单信用证。由此可见,信用证从出生起就与汇票紧密相连。

在跟单信用证的历史舞台上,汇票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一般汇票相比,跟单信用证中的汇票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跟单信用证项下汇票的出票人和票据的流转方向与普通汇票不同。跟单信用证下的汇票是由信用证的受益人出具的,即基础交易的收款人是出票人,受益人出票后交给付款人请求其付款。普通汇票的出票人则是付款人,付款人出票后交付给收款人,汇票到期时再由收款人提示给付款人付款。二是两者的承兑方式不同。普通汇票的承兑,要求做成有形承兑;而跟单信用证中的汇票承兑,通常以往来函电的方式告知即可。另外,跟单信用证项下汇票的票面,要求记载信用证号、开立日期、开证行等信息;而普通的汇票,特别是国内流通的汇票,是人民银行统一印制的,对记载项目都有统一的要求。

实质功能

随着跟单信用证业务的发展,在信用证中使用汇票支撑信用证结算和融资功能的方式被逐渐弱化。发展到现在,除了承兑信用证必须提供汇票,议付信用证,特别是远期议付信用证一般要求提交汇票外,银行开立的其他类型的信用证,要求提交汇票的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从跟单信用证中剔除汇票”的建议。不过UCP600及ISBP745仍然为汇票留有一席之地。根据UCP600第6条b款,信用证必须规定其是以即期付款、延期付款、承兑还是议付的方式兑用,即按照兑用方式将信用证分为即期付款信用证、延期付款信用证、承兑信用证和议付信用证。在这四种信用证类型中,汇票发挥实质作用的只有承兑信用证和议付信用证。

承兑信用证是指依据信用证规定,开证行在审单无误后,对受益人出具的以其为付款人或以其他银行为付款人的远期汇票进行承兑,并于到期日付款的信用证。承兑信用证必须有远期汇票,承兑银行或者开证行确认单证相符、单单一致后承兑汇票,并于汇票到期日付款。即便汇票到期时,出现开证行以欺诈为由不偿付信用证项下融资银行的情况,但在票据项下,承兑银行或者开证行也要承担承兑汇票在法律上的付款责任。由此可见,信用证项下提交汇票可以增强信用证的融资功能。

UCP600第二条C款规定,如果信用证为承兑信用证,开证行有责任和义务承兑受益人开出的汇票,并在汇票到期日付款。承兑信用证的汇票被承兑后,获得偿付的权利便得到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和票据法的双重保护,使得受益人可以凭借承兑汇票贴现获得资金融通,融资银行也愿意凭以提供融资给受益人,融资后的承兑汇票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也更为活跃。

议付信用证是指开证行授权议付银行在确认相符交单后,可以提前购买受益人提交的汇票或单据的信用证。议付银行收到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确认相符后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