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对美投资新风向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6期

美国作为中企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始终备受市场关注。事实上,中国对美投资已经在2015年首次超过了美国对华投资,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净资本流入国。2016年底,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关于中美制造业成本对比的一番言论,再次让美国成为中企对外投资中的热点。为了把脉中企对美投资的最新动向,本刊记者采访了商务部研究院中国海外投资咨询中心主任李志鹏、美国史带战略控股集团总裁兼CEO钮小鹏。

QQ截图20170327102031.png

QQ截图20170327102113.png

《中国外汇》:我国对美投资迅速增长,并从2015年起成为美国的净资本流入国。2017年,中国企业对美投资会呈怎样的趋势?美国特朗普总统实施的系列新政策,将给中企对美投资带来哪些影响?

李志鹏:中企2017年赴美投资将保持稳定发展势态。作为最发达的经济体和吸收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美国的投资环境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良好的营商环境,成熟的市场体制、规章制度和税收体系,都能给予外国投资者以充分的经营自由;又比如巨大的消费市场,及其与20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外国投资者可借此进入其他国家市场;此外,美国近年来大力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对其部分产业链环节进行了重构和再造,使全球资本流向出现调整变化,全球资本对美国产业青睐度增加。对于跨国经营能力日益提升,且渴望转型升级的中国企业来说,美国确实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策总基调是反对经济全球化,比如为保护传统产业而一直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同时反对自由贸易协议(如NAFTATPP)。如果特朗普竞选期间的减税和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主张得以实施,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海外资金赴美投资。

钮小鹏: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新局面。中企“走出去”是内部经济调整和外部全球化加深共同推动的结果。这种趋势会在2017年继续加强。特朗普的政治口号是“美国优先”,他会张开双臂去拥抱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的海外投资。“就业”会是美方核心国家利益,应成为中企入美必须考虑并执行的战略核心部分。有助于美国经济发展、能够为美国创造就业的外来投资,更易受到新任政府的认可。正在变换角色的中国企业,要把“从美国拿回技术和人才”的心态向“创造中美双赢”转变。

 

《中国外汇》::中企对美投资呈现出哪些特征?

李志鹏:从投资规模看,企业赴美投资将进一步加速。尽管与排名靠前的中国香港地区等相比,中国内地非金融类对美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较低,但增长较快。近年来,我国赴美投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2014年,我国各类企业共计在美国设立各类分支机构1039家,同比增长66.5%2016年则超过1500家,创下历史记录。从投资分布看,领域广泛、热点不断。制造业和金融业仍是我国赴美投资的主力军,占到半壁江山;在其他行业则遍地开花,分布广泛,多元化特征明显,文化等领域渐成热点。从投资方式看,自2013年第四季度起,并购已经成为中企赴美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投资方式。

钮小鹏:中美两国目前都处在内部经济调整的的过程中: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府鼓励和支持优质企业“走出去”;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希望刺激美国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在基础设施、 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大力引进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投资者。中美经济结构与发展阶段存在很大差异,造成了中美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给中美带来双赢的资源整合效应。

纵观中企对美投资的趋势,国企曾是“排头兵”;而时至今日,民企已成为主力军。民企对美投资已占到中企在美投资总额的80%以上。美国相对成熟的行业结构和运作规则,为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中企在美国进入的产业也会逐步拓宽,未来在美国房地产、旅游业和酒店业、物流行业、消费品行业和电子产品行业、娱乐业以及金融服务行业都会出现中国投资者的身影。早期中资对美投资更多地体现在产业链低端对高端的补充上,现在中企与美企、高端与低端之间已显示出双向互补的特征,在移动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中企的发展甚至已经逆袭美国。从投资形式来看,中企的投资形式也在多元化,从追求绝对控股向参股、共投、或参与私募基金等其他类型转变。

 

《中国外汇》::在制造业领域,早年河南金铜管业出于规避反倾销税而在美国投资建厂,并获得多项优惠政策的案例为市场津津乐道;2016年底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关于中美制造业成本对比的言论,也在市场中引起了较多关注。制造业领域的中企,在决策是否对美投资中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在哪些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李志鹏:对于制造业而言,首先需要考虑土地、动力、劳动力价格。目前,美国土地因州、城市及所在地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很难一概而论;平均商业电价、平均工业电价等指标代表的美国动力价格确实不算贵;但美国制造业人工成本相对于中国国内要高。如果在土地、动力、劳动力和要素总成本差别不大,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市场目标、投资地税务等多种因素。美国联邦层面对外资政策没有特殊优惠,但州和地方政府外资政策在美国外资政策体系中所占分量有明显提高的趋势。对许多外国投资者来说,州和地方政府的外资政策有时已成为他们对美投资考虑的决定因素,建议企业关注地方税收减免、发行工业债券、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提供特殊服务等事宜。

钮小鹏:“中国制造”是过去中国经济在全球的金字招牌;但现在,中国制造业在成本上的优势已不明显,一些行业甚至已经超过美国。过去,中国利用低廉的制造业成本吸引了大量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建厂;现在双方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赴美投资建厂对中企国际化有一定的作用,比如降低企业供应链成本、更好贴近美国市场、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吸引专业人才、借鉴美国先进管理经验等。当然,美国希望重塑制造业大国地位也并非易事,虽然在土地成本、物流成本、电力成本和税收政策等方面有相对优势,但劳动力成本依然是其主要的制约因素。中国制造业企业决策是否进行对美投资时,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上下游供应链、主要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因素。只有在这些条件都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中国外汇》::在对美投资,尤其是对美并购中,能否通过美国CFIUS的审查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并购交易的成败。当前CFI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