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外综服转型攻坚战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6期

查阅近几年海关信息网公布的我国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百强榜会发现一个现象:一类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身影越来越多现身其中,并跻身前列。2015年,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百强榜中,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超越中兴通讯,位居第二,仅次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前十强中,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深圳一达通”)、浙江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朗华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朗华”)、深圳市信利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信利康”)四家都属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2016年上半年,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前十强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已占据五席。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外贸政策再次提出,要“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自2013年“外贸综合服务(下称“外综服”)”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国务院已多次发文鼓励外综服新业态的发展。外综服企业在降低中小企业出口成本、提高出口效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新业态兴起

201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了促进外贸发展的“国六条”,首次提出了“外贸综合服务”的概念,成为外综服行业发展的里程碑。“外贸国六条”中,将外综服企业表述为“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明确了外综服企业的定义。

外综服行业的兴起与外贸格局的变化息息相关。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跨境电商的兴起,国际贸易向更加多元化、碎片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外贸主体趋于小、杂、散,中小微外贸企业不断增加,贸易频率急速增加,外综服行业作为一种外贸新业态应运而生。

外贸出口产业链涉及生产、贸易、物流、税收、金融服务等多个环节。中小外贸企业的痛点在于既缺少专业的外贸团队,也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外综服企业作为第三方,将融资、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外贸环节的服务进行整合,提供给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开拓市场。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健将外综服平台比作电源转换器。通过外综服平台,中小外贸企业可以在通关、退税等各个环节享受到政策优惠。贸易便利化的政策和中小企业,一个相当于“高压电源”,另外一个相当于“低压电源”,有了外综服平台这个“转换器”,政策才不会仅仅落到大企业身上。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肖锋将外综服企业的作用比作面向中小外贸企业的“服务超市”和“金融商店”,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的综合性服务。

在外综服概念提出和得到正名之前,这类外贸企业“假自营真代理”的经营方式一直游离于法律边缘。其业务合法性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出口退税政策上。

外综服企业的运营模式是,与生产企业签订代理出口合同和购销合同两个合同,然后由外综服企业代替生产企业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报关、收汇、出口退税。而这种俗称“假自营真代理”的业务,在之前按照国税局的相关规定是不能办理出口退税的。

外贸“国六条”提出7个月后,2014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问题的公告》(以下简称“13号公告”),在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上实现了突破。符合条件的外综服企业可以申报外综服业务出口退税。13号公告也进一步明确和扩展了外综服企业的概念,即“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指:为国内中小型生产企业出口提供物流、报关、信保、融资、收汇、退税等服务的外贸企业”。

在外汇管理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依托杭州建设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在报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意后,2015年12月出台了《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关于支持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推出了多项对外综服企业的支持政策:允许A类外综服企业货物贸易收汇免于进入待核查账户,可直接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结算账户办理收结汇;简化A类外综服企业贸易信贷报告,允许人工批量报备数据;允许符合条件的委托外综服企业出口的电商自行收汇。

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各省级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地加大外综服平台的建设,扶持当地外综服企业,评定了一批试点外综服企业,并对试点企业实行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外综服企业一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的活力和动能被激发出来。

深圳和浙江是外综服企业的集中地。尤其是深圳,聚集了全国80%以上的外综服企业,形成了高度的行业集聚。根据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2016年,深圳市外综服企业进出口业务规模已达到462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占全市进出口的17.6%,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0.8%。其中,深圳一达通业务规模已超过百亿元,还有十家企业业务规模超过10亿元。

根据深圳国税局的数据,深圳外贸企业退税额平稳增长,外综服企业退税额呈现大幅增长。2015年,深圳市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额同比增长49.11%,是同期外贸企业的4倍;2016年,深圳市外综服企业退税额同比增长63.94%,是同期外贸企业的19倍。其中,在深圳申报退税的28户外综服企业,实际办理退税额182.92亿元,占全市近2万家外贸企业总额的47.81%。

庞大的外贸进出口量和迅速崛起的电子产业形成了强大的集群效应,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创新模式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对外贸易的有力推手,成为深圳经济的新增长点和重要动能。

发展遭遇困境

然而,2016年以来,外综服企业纷纷反映遭遇发展困境。不少外综服企业业务大幅缩减,对市场止步观望甚至退出。一些业内人士呼吁,外综服业态已经面临最困难的时期。外综服企业如果不转型、不改变,不仅整个行业难以继续发展,甚至可能对中小外贸企业和外贸出口形势造成巨大冲击。

《中国外汇》在广东深圳和东莞调研时发现,外综服业态遭遇的发展瓶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外综服行业的扩张使得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为争夺客户掀起的价格战使得行业服务费水平不断压低,不少外综服企业挣不到钱甚至亏本;另一方面,一些外综服企业的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与国税、海关等监管部门的现行规定和要求不相匹配,暴露出一定的风险隐患。

其中,最大的风险隐患来自出口退税的骗税风险。一些不法企业借外综服平台进行的出口退税“骗税”,在国税部门的税务稽查中暴露出来。尽管绝大多数外综服平台并未参与骗税,但作为责任主体仍要承担责任和接受处罚。

骗税风险的暴露之所以给外综服企业带来如此巨大的打击,主要原因在于,出口退税是外综服业务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通常情况下,外综服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两块:一块是外综服企业提前垫付的出口退税款。外综服服务常见的“3+N”模式中的“3”即是一站式通关、外汇、退税服务。外综服企业通常按退税款的大约4%向出口企业收取服务费,免费提供出口通关、收汇等服务。另一块利润来自金融增值服务,即通过从金融机构规模采购,争取最优融资费率,再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从中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