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QDII投资回顾与展望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6期

2016年对于QDII基金的意义重大,火爆程度堪用“第二次重生”形容。2016年,QDII受欢迎程度的飙升以及产品线的进一步丰富,成为贯穿QDII市场的主题。2017年,QDII基金有望持续发展,但大规模突破仍会受阻。对于QDII基金的投资策略,建议投资者不宜抱有过多的投机心理进行短期炒作。

发展回顾

继2007年首次推出QDII基金后,投资者在2016年又一次鼓起了配置海外市场的热情。从市场状况看,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加大与国内股市的黯淡及优质资产的短缺,使得投资者产生了对QDII产品的迫切需求;但另一方面,由于QDII总额度早在2015年3月即达899.9亿美元,已接近国务院批准额度上限,而新的QDII投资额度尚未获准,导致基金公司不得不经常暂停申购,因而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募集规模有所提高

自2006年11月华安基金公司推出首只QDII产品以来,QDII基金已发展了十余个年头。以目前的分布来看,成立满3年的基金已占比64%,业绩已经过一定时间的考证。

2007年,该类产品一度获得大众热捧。但在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的滑铁卢后,QDII产品就再难重获投资者们的青睐,直到2016年才得到了一定改善。2016年,共发行26只QDII产品,为2015年发行量的两倍。其中,2016年四季度的发行量占了全年发行量的一半。26只新产品的总发行份额为107亿份, 同比增长36%。除了“华夏大中华信用精选”外,其他产品发行份额均小于10亿份。

存续规模仍难扩大

从存续规模来看,目前QDII基金仍难以成为行业主流。至今,19%的产品仍处于5000万元的清盘线下,60%左右的产品规模低于10亿元。继2015年首次发生QDII基金清盘后,2016年,“招商标普高收益”也被持有人表决终止。

一方面,是众多个人投资者虽对于境外资产抱有浓厚兴趣,但仍怀有众多疑问,对于如何选购QDII基金更是摸不着头脑;而另一方面,受投资者追捧的产品却因额度限制而纷纷采取限购措施(该现象在2016年一季度已涉及约5成的QDII基金),又限制了投资者的购买。

主打美元债和资产配置类产品

新发产品的管理人多为历史悠久的老牌基金公司,其投资策略不在于短期利益,而是更加注重在战略布局上发力。在产品发行方面,2016年主打美元债基金与资产配置类基金,附带一些商品及香港中小股基金。该情况与国内投资者年内的需求和关注的热点相吻合。

自2015年底推出首只美元债“中银美元债”后,2016年,美元债基金获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募集规模总体也领先于其他产品。受限于额度,该类产品中多数在年内都采取了暂停购或限购措施。目前,我国的美元债基金主要以配置中资企业为主,集中于房地产企业、互联网企业及城投主体在海外发行的高收益债券。个别产品投资标的更加分散,包括国家主权债、亚洲区投资级别债、非亚洲区投资级别债等。由于多数产品主要采取持有到期的策略,该类产品的总回报来源为票息收益与美元升值收益。

2016年,国内FOF基金的推出,无疑加深了民众对于资产配置的兴趣。截至2016年底,我国存续QDII基金共124只。QDII基金投资品种不断得到完善,为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提供了方便。2016年,混合型QDII基金的推出,也给不愿受限于国内基金选择的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该类基金多以先自上而下地在多类资产间进行配置,再于类别内选择具体标的。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目前该类基金并未直接配置于债券资产,而是以配置债券型基金的方式获得相应头寸。

机构投资者比率增加

与其他公募产品一样,QDII的持有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其历史比率维持在90%以上。但自2015年起,机构投资者的比率有了明显上升。2016年,在国内市场整体缺乏机会的环境下,QDII基金继续受到机构青睐。其中,部分资金流向了新发美元债产品,还有部分则涌向了香港宽基指数型产品,如“嘉实恒生中国企业”“易方达恒生H股ETF”“华夏沪港通恒生ETF”及其联接产品。 

约八成QDII取得正收益

受益于全球传统市场的良好表现,以及主要市场货币对人民币的升值,2016年QDII基金业绩较为可观。wind的数据显示,82只具有超过1年以上业绩和基准数据的基金中,有43只超越其业绩比较基准;约八成的基金取得正收益,分布在0.27%至47.98%之间。各个细分类别的回报率分化较大,按类别平均收益率排列,另类与主题QDII以12.76%的平均回报率居首,债券QDII以12.07%居次, 欧美股票QDII以12.01%居于第三(见表1)。上述中的“另类”的投资标的不尽相同,其中以资源类及油气能源类的QDII表现突出,房地产类次之,而互联网和生物科技类QDII则表现靠后。

QQ截图20170327104836.png

具体来看,大中华区股票一直是QDII基金的主要力量。除台股及中资股,港股也是QDII基金投资最集中的市场。深港通的开通使得更多基金可通过港股通渠道投资于港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QDII额度限制的压力。因此,港股成为2016年重点关注的市场:“易方达H股ETF”规模一度超过百亿元,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QDII基金;年内还新增了4只该类别产品,主要布局于新纳入港股通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港股整体发力是在2016年三季度,随后有所回落。

亚太区(除日本)QDII均为主动管理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