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美元指数或震荡下行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7期

美国时间3月15日,美联储时隔三个月再次启动加息,宣布将联邦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然而,美元指数在消息公布当天却出现大幅下跌。而此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医保改革议案在美国国会未获通过,又导致美元指数跌至近月低位,引发市场对美元指数未来走势的讨论。对此,笔者认为,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美元指数的前景未必一片大好,其可能正步入顶部阶段,后市很可能会震荡下行。

基本面并非异常稳固

从美国整体的经济指标情况看,支持美元上涨的基本面基础并非如想象般稳固。

美国的GDP增速自2010年后开始止步不前,逐步维持在2%左右,2015年后更是开始出现下跌。即便2016年的部分季度增长速度较高,但从整体的增长情况来看,美国经济在近一两年的表现并不突出。而且,从分项数据来看,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虽然美国的就业市场整体表现良好,但仍与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有一定差距。一方面,非农业就业人口持续保持在平均新增18万人的水平,失业率也稳定在4.7%左右,这两项数据均远远好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另一方面,劳动参与率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过去一年的时间均维持在63%的水平,这与2008年平均67%的参与率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虽然已经突破了2%,但持续性还有待考察。自2015年底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就开始稳步攀升。尤其是美联储最为关注的核心PCE物价指数,也在过去一年中持续保持1.7%左右的增长。虽然美国通胀回升的部分原因确实是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收紧导致薪资上涨;但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更不容忽视,那就是原油价格的上涨。2016年以来,原油价格开始出现反弹,从最低的近26美元/桶上涨到最高的近55美元/桶,期间的涨幅高达111.5%。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有力地助推了美国通胀水平的上涨,但油价上涨对通胀的影响程度具体有多大,仍有待观察。因此,美国未来通胀的可持续性存疑。油价在今年3月已跌破了50美元/桶,以后的震荡趋势会更明显。而油价的下跌也将会在几个月后反映在美国的通胀数据上。因此,通胀的回升是否真正代表着经济的复苏,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进行验证。

货币政策需考虑负面效应

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来看,其释放出来的加息节奏并未超出市场预期,且其收紧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美元指数未来会受到多大影响充满不确定性。

美联储在3月15日如期宣布加息的同时,也暗示维持2017年加息次数为三次不变。由于市场此前普遍预期,美联储未来的加息节奏会更快,因此,维持加息次数不变的暗示令市场解读为美联储释放了更为鸽派的信息。这也是导致美元指数在利率决议会后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笔者认为,由于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美联储对此会有所考虑,在把握加息节奏上不可能过于激进。

2015年12月至今,美联储在近两年的时间的里已经加息三次,联邦基准利率区间的上限已经达到1%。1%的利率在全球范围内不算最高,但对已经适应了近六年零利率的美国金融市场,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过快或者过长的加息周期,都可能导致市场泡沫被刺破,反过来会威胁到美联储加息的节奏,从而导致美元出现大幅的波动。当前,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主要反映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上。

首当其冲的是美国债券市场。债券市场一直被视为美国泡沫最大的市场,其中的垃圾债券风险是最突出的隐患。在美国当前的债券市场中,垃圾债券占比接近40%,规模大约在1万亿美元左右,而且整个美国企业平均借款信用评级为垃圾级,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平均水平。这也凸显了金融市场对于美国企业的担忧。在所有垃圾债券当中,能源企业债券的问题最为严重。当前,美国能源债在所有投机级债券中占到16%,远高于十年前的4%。而同时,随着油价前期持续在低位徘徊,能源企业的还款能力受到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与页岩油相关的企业。虽然技术进步已经将页岩油的最低开采成本降低至60美元/桶以下,但依旧不能保证其能稳定盈利。随着美联储持续收紧货币政策,能源企业还款成本不断被抬高,且正面临着过去几年大量发行的债券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