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玩转”银行外汇流动性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21期

自2015年12月以来,受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启及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我国境内公司及个人客户购汇需求旺盛,带动了美元存款的持续增长,银行外汇流动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步伐的加快,境内公司跨境并购等对外投资需求上升,外币贷款投放加大,增加了银行外汇备付金的运用,季末及年底外汇流动性明显收紧。

外汇流动性风险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正常经营和声誉,管理不善会导致挤兑甚至是银行倒闭。因此,外汇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主要目标就是以最低成本防范流动性风险,实现合规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三者的统一。以下将对银行外汇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管理基础、资金运用和风险措施加以详细分析。

外汇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外汇流动性的波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外汇资金头寸管理中,应关注影响外汇流动性的内外部因素,提高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的前瞻性和敏感度。

影响因素一:国际宏观环境。区别于人民币流动性管理,银行外汇资金流动性受国际形势影响较大,如战争、政变、大选等政局不稳定事件,都会造成外汇市场的波动,进而影响各币种的汇率、掉期点及资金面。以俄乌边境冲突为例。自冲突爆发以来,卢布迅速贬值,俄罗斯经济放缓;同时,受经济制裁影响,出口天然气、石油的国际贸易通道受阻,俄罗斯国内美元储备不断下降,外汇流动性收紧,最终影响其经济发展。

影响因素二:国内货币政策。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资金流动可能对货币政策产生强化或抵消的效果,从而加剧外汇市场流动性的波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进入“新常态”,人民币汇率开启双向波动趋势,经济和金融发展持续面临挑战。

影响因素三:机构内部经营导向。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存贷利差收窄,银行逐渐向“轻资产”经营导向转型,“资产决定负债”的逻辑逐渐成为主流。这对外汇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银行采用“负债决定资产”的经营导向,即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不扩张信贷资产,则可保留较低的备付金;但如果采用“资产决定负债”的经营导向,即以资金运用来决定资金来源,通过吸收存款、短期拆借等渠道支持资产投放,则在资金面宽松时问题不大,而一旦资金面紧张,没有足够的备付金就难以保障流动性安全。

影响因素四:银行融资能力,即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市场融资渠道在一定期限内融入足额外汇资金的能力。融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银行外汇备付金余额的控制水平。为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与自身相匹配、来源多元化的融资管理体系。一是加强负债品种、期限、币种、交易对手、融资抵押品等的集中度管理,设置集中度限额;二是加强融资渠道管理,积极维护与交易对手的关系,提高在融资市场的活跃度;三是定期监测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融资能力。

外汇流动性管理的基石

按管理的时间跨度,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可分为中长期和短期,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中长期流动性管理侧重于外汇资产负债表的管理,通过调整资金转移价格、经济资本、绩效考核等管理政策,运用多种工具和手段,保障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中长期平衡;短期流动性管理则侧重于外汇备付金管理,将外汇备付金余额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在满足监管流动性指标要求、保障外汇业务日常清算的基础上,提高资金效益。

外汇备付金是保障银行资产投放、外汇交易、客户结售汇及日常结算等经营活动的准备金。备付金管理是商业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的基石。狭义上,外汇备付金是指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存放款项;广义上,还包括银行外汇库存现金以及存放在同业账户(如Citibank、JP Morgan等机构)的清算性资金。外汇备付金为低效资产,如库存现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放同业账户的清算性资金的资产收益率均较低。

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备付金管理主要差异之一在于清算账户行不同,人民币备付金账户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而外汇备付金账户除了中国人民银行以外,因不同币种清算存在时区差异,为满足业务需要,商业银行普遍根据币种及资金用途差异,存放在不同的境内外清算账户行。因此,要保证众多外汇清算账户满足“保兑付、不透支”的流动性管理目标,同时降低备付金余额、提高收益水平,是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备付金余额并实现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统一,一直是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的核心问题。如果外汇备付金持有量过高,虽然可以增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防御能力,有助于提高资金清算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但也降低了银行总体资产的收益水平;但如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