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美债收益率上涨的冲击力或低于预期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21期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缓慢上行,至9月末,1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0.59%和1.6%;到2017年9月末,分别收于1.31%和2.31%,分别上升72个基点(BP)和71BP。进入10月,在特朗普税改计划有所进展、美联储正式启动缩表以及12月加息概率上升的背景下,美国国债收益率继续上涨:至10月26日,当周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了约10BP,突破了2.4%,为5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有观点认为,如果美债收益率能够延续近期的大幅上涨态势,与欧债扩大的息差将会进一步推升美元兑欧元汇率,并对黄金价格造成极大的冲击。那么,这种情形会出现吗?

综合来看,经济基本面及货币政策是影响债券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本文将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对美债的未来走势做出预判。

经济向好推升收益率,但通胀会弱化上涨强度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在宏观经济层面,全球经济已经出现了明确的回暖迹象,步入复苏周期。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日、欧经济增长自2016年9月以来同步向好。其中美国领跑,促使美债收益率,尤其是长端收益率抬升。根据近期公布的最新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了2017年全球GDP的增速预期,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6%,2018年为3.7%,较前一次的预测值均上调0.1个百分点。其中,IMF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增速为2.2%,而此前的预期为2.1%;预计欧元区今年增速为2.1%,较此前预期调升0.2个百分点;预计日本今年增速为1.5%,而此前预期为1.3%。

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势头来看,美国仍然领跑,经济复苏势头较强,消费、就业、投资均大幅回升:PMI方面,已由2016年9月的51.5上涨至2017年9月的60.8,创历年新高;消费方面,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由前值91.2上升至9月的95.1;劳动力市场方面,9月季调失业率由前值4.9%下降至4.2%,为历年新低,私人非农企业全部员工平均时薪由前值25.81美元上涨至9月的26.55美元,创历年新高;投资方面,Sentix投资信心指数由前值16.5上涨至9月的17.1。虽然当前美国通胀仍然低迷,但就业形势整体向好,因此美联储12月加息的概率上升。

从欧洲的复苏情况看,其经济复苏步伐稳健,欧元区Markit综合PMI由2016年9月的52.6上涨至2017年9月的56.7,核心通胀有所上升,货币政策面临转向。日本方面,其经济复苏相对偏弱,制造业PMI由2016年9月的50.4上涨至2017年9月的52.9,但通胀持续低迷,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显著慢于美欧。

整体来看,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仍处于领先态势。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奠定了美债收益率继续上升的基础,而且,由于2018年全球经济预期整体向好,明年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下行空间也不会很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以来,美国通胀水平虽有所上行,但上升势头相对温和。根据美联储的数据,2016年美国PCE通货膨胀率为1.3%,2017年PCE预期中值为1.6%,2018年预期中值为1.9%,2019预期中值为2.0%。温和上升的通胀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其对美债收益率的推升作用。

从历史经验看加息对收益率的影响

经济增长状况不仅对于美债收益率的长期走势有影响,而且对于货币政策也具有前瞻指引作用,而货币政策也是影响美债的重要因素。目前美国所处的加息周期,以及美联储于2017年10月正式启动的缩表,都为美债长期收益率的上升提供了货币政策方面的支持。然而,相比美联储历次加息的历史情况,美联储本轮加息的力度最弱,因而对各期限美债收益率的助推作用有限。

历史上看,1983年至2015年,美联储共有五轮加息周期。从加息幅度来看,平均加息幅度为2.9125%,最高为4个百分点,最低为1.5个百分点;从加息频率来看,每轮加息周期平均加息次数为11.4次,其中加息频率最高的1988年至1989年间,平均每0.9个月就有一次加息;从加息时长来看,平均加息周期为15.4个月,最长加息周期为2004年开始至2006年结束的24个月,最短的加息周期为1999年6月开始至2000年5月结束的11个月。

第一轮加息周期:1983年4月至1984年8月。在此次加息前,美国经济处于复苏早期,失业率仍高于10%,通胀居高不下。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沃克尔坚持使用高利率的紧缩货币政策,有效抑制了通胀和物价上涨。此轮加息幅度为3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1年期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