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信息化:构筑贸易金融蓝海

来源:《中国外汇》2018年第3、4期

重构贸易金融的2017

2017年是信息技术融合并重构贸易金融的重要一年,也是贸易金融加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年。从2017年信息化重构贸易金融方面发生的大事件看,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其一,贸易金融信息化喜迎政策东风。2017年5月,央行、工信部会同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银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提出“要动员国有大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持小微企业供应商开展在线应收账款融资业务”;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并“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上述政策的出台,为贸易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其二,金融机构与外部机构的跨界开放式合作风生水起。据笔者统计,2017年商业银行与科技巨头BATJ(百度、阿里、腾讯和京东)之间的合作项目超过30项,步入了全面深入合作的新时代。与此同时,基于聚焦特定行业的外部机构(包括产业龙头、商业保理公司、租赁公司、物流平台、电商平台和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等)在市场、行业、技术、流量和数据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商业银行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这些外部机构的合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跨界开放式合作,具有化学反应式效果,为金融资源更有效地融入产业生态及商业银行更深入地开发贸易金融领域,提供了新路径。

其三,垂直化供应链自金融势如破竹。2017年也是实体经济自金融加速发展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核心企业,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深入掌控供应链全部业务和全流程数据,有效管理供应链风险,为垂直细分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从而构建起稳健和共享的供应链利益共同体。如某著名手机品牌供应商的FSK科技集团下属的FJT金服,与某互联网借贷平台于2017年3月推出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融资方案,借助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各节点交易的真实性进行自动验证和同步,实现了FSK集团对其供应商多笔线上放款。10月,供应链核心企业TR乳业与JD征信公司和JD金融共同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借助EAS服务软件,JD征信公司线上采集供应链数据,并输出数据评分指标;JD金融则基于交易数据分析,提供智能化信用评估和风险决策,从而可高效响应TR乳业供应链下游经销商的融资需求。  

其四,特定金融科技带来创新发展机遇。虽然从区块链概念推出以来,对该技术的负面评价始终不绝于耳,但这并未影响区块链技术成为2017年最为炙手可热的金融科技。“区块链+贸易融资”于2017年从概念层面的元年走向应用层面的元年,取得如下“丰硕”应用成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投产上线;通过区块链改造的跨境直联清算业务实现正式商用;区块链票链产品发布;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上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应收账款链平台推出;首单票据“区块链”跨行贴现业务交易完成;TX区块链产品Trust SQL通过中国信通院评测,TX云发布区块链金融级解决方案。

有待开拓的2018

展望未来,贸易金融的信息化,将展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对此问题,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信息化将成为推动贸易金融发展的主导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要求“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且首次提出“现代供应链”的概念,要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上述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在传统经济增长引擎疲弱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对促进供应链乃至制造业升级和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经济全球竞争力所具有的作用。贸易金融是贸易生态、商业生态乃至产业生态与金融生态互动的产物,信息技术作为实体经济生态圈中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也必然成为贸易金融生态中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具有主导作用的创新发展驱动力。

“四流”信息化协同

在贸易金融的基础交易链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类数据被分散保存在交易链各个环节,“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这“四流”缺乏透明度,将导致交易链各个参与主体难以准确、全面和实时掌握交易的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一方面,这会影响到交易链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则使信用体系无法建立,导致贸易金融的信贷可获得性大大降低,或者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偏离度和风险曝露程度大大抬升。贸易融资风险事件中典型的“上海钢贸案”,便是通过期限错配和担保物“一女多嫁”等“四流”不协同手段,导致了融资出险。信息技术在优化生态圈的组织和运行模式的同时,可对“四流”进行信息化协同,从而可为解决由于“四流”不协同而导致的贸易融资信息不对称提供有效的方案。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