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全球汇市盘点
8月全球汇市呈现分化格局,美元指数先涨后跌,非美货币走势各异。在土耳其货币危机的影响下,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阿根廷比索等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大幅下跌,其中土耳其里拉的跌幅接近20%;避险货币日元和瑞郎受益于市场风险偏好的回落而上涨;以欧元为代表的欧系货币则在月初破位下行,此后探底回升,收复部分失地。综合来看,8月汇市的走势格局反映了当前全球市场面临着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持续分化、全球性贸易摩擦加剧、政治风险频发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与影响。
8月汇市走势回顾
8月上旬,汇市的主要行情为美元走强。随着欧盟GDP和英国PMI数据的不及预期,以及美联储在8月会议上将经济预期由“稳健”调整为“强劲”,美元指数走出了7月下旬受特朗普言论打压的阴影,重新站上95关口。与此同时,主要非美国家的货币走势较为疲弱。在月初进行的议息会议上,日本央行并未如市场预期般调整10年期国债目标利率,日元当天下跌近100点;英国央行虽然加息25个基点,但由于英国脱欧形势复杂,加息也并未起到支撑英镑的作用。
8月中旬,风险成为了市场交易的主题,突出行情为欧元下跌与土耳其里拉暴跌。在欧洲央行的经济公报预期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后,欧元终于跌破2个多月以来的坚守的1.15一线。此后,土耳其里拉出现暴跌。由于市场担忧欧洲部分银行会受到土耳其相关资产的牵累,欧元在破位后再度快速下跌;英镑、澳元等其他非美货币也都创出阶段新低。而美元指数则一举站稳96的水平。土耳其的金融市场动荡也影响了其他新兴国家的汇率和资产价格。阿根廷、巴西、南非等国的货币和股市也出现急挫。
到了8月下旬,市场的风险情绪有所缓和。这一阶段的主要行情为美元指数有所回落,非美货币有所回升。美元方面,在月末的美联储年会上,鲍威尔重申了渐进加息的方针,并且认为通胀并不会远离2%的目标。这是对美联储加息提速预期的一种修正,对美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冲击。主要非美货币则在月末有所回升,欧元更是收复了1.16关口。随着土耳其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稳定汇率的政策,且卡塔尔承诺向土耳其注资,土耳其里拉出现反弹,也带动了许多新兴市场货币的回升。
汇市走势背后的基本面因素
从基本面来看,8月全球汇市背后有几大影响因素,分别是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分化、美国与他国的贸易摩擦情况不断变化,以及其他政治风险。
一是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分化,并对美元形成支撑。8月,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预期持续分化。美联储仍处于渐进加息的通道中。虽然其在8月的议息会议上按兵不动,但在对经济的描述中用了“强劲”一词,意味着美联储在9月和12月加息的希望很大。
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欧洲和日本央行缺乏在短期内收紧货币政策的动机。日本央行在购债可持续性受到质疑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提升10年期国债购买的目标利率;而欧洲央行则在经济增长预期尚可的背景下,将量化宽松的时点延续到了年末,并在预期管理措辞中将加息时点延后至明年秋季。
这样的分化与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显著领先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有关。虽然在月末的杰克森霍尔年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用鸽派言论打压了加息提速的预期,但预计美国经济目前的强劲表现仍将支撑其年内再加息2次。即使美元无法在年内再创新高,但货币政策的分化预计将使得年内美元的下行空间受限。
二是美国继续施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使得其与他国贸易摩擦的情况不断演变,令市场的风险情绪受到打压。7月末,美欧发表针对贸易摩擦的联合声明,全球风险偏好一度有所好转;但在8月初特朗普威胁将对中国第二批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从10%提升到25%之后,市场的忧虑再度提升。不过,月中美方邀请中国代表赴美谈判的消息让市场对贸易战恶化的担忧情绪有所缓和。在8月进行的听证会上,美方加征关税的做法受到了美国企业界的普遍反对。他们纷纷表示,加征关税的做法会伤害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这样的反馈无疑会增加中美双方更快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短期来看,8月份的中美双方举行的贸易谈判并未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且双方就160亿美元价值的商品也互征了关税,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仍然打压着市场的风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