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中企海外投资风险地图
当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发展迅速,但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不同国家不同的政局情况、经济发展水平、营商环境、法律体系、宗教文化,使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常常遭遇阻碍。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合理规避海外投资中的风险,对于保障中国企业的海外利益十分重要。
中企海外投资的特征与趋势
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九个月,中国企业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459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820.2亿美元,同比增长5.1%。这些投资的主要特征如下:(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积极推进。1—9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投资10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新增投资41.3亿美元,创造产值143.1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4.9亿美元。(2)跨境并购稳步发展。1—9月,中国企业共实施完成跨境并购项目265起,分布在新加坡、法国、德国等49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等17个行业大类,实际交易总额433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191.7亿美元,境外融资241.3亿美元。(3)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1—9月,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32.8%、16.7%、9.7%和9.2%。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
中企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随着对外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大幅上升。一方面,一些欧美国家的对外政策出现重大变化,以政治保守主义、经济保护主义、外交孤立主义和社会民粹主义为代表的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地区不稳定性增加;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出现分化趋势,发达国家经济维持增长势头,而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依然乏力。综合来看,受地缘政治、政府违约、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单边主义政策以及部分投资东道国债务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投资风险呈上升态势。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发布的2018年国家风险评级结果显示:国家风险水平下降,评级调升的国家有7个;国家风险水平相对变化不大,评级保持稳定的国家有178个;国家风险水平上升,评级调降的国家有7个。根据中国信保发布的2018年主权信用风险评级结果,2018年因主权信用风险水平下降而评级调升的国家有6个,主权信用风险水平不变且评级保持稳定的国家有168个,因主权信用风险水平上升而评级调降的国家有7个,因出现主权信用风险事件而被评为CE(Credit Event,出现信用风险事件)的国家有11个。此外,根据中国信保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层面的评估,截至2018年6月,监测到的海外买方破产企业共计3126家,其中欧洲破产企业数量最多,为2419家,其次是亚洲358家。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仍将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根据中国信保对2018年国家风险和主权信用风险的展望,国家风险展望为“正面”的有13个,“负面”的有13个,“稳定”的有166个;主权信用风险展望为“正面”的有25个,“负面”的有23个,“稳定”的有133个。整体而言,全球国家风险和主权信用风险水平2018年有所上升,使得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仍然相当严峻。
一是中美经贸前景仍不明朗。从目前情况看,美国对现有世贸规则框架的不满越来越明显,且有意联合欧、日等发达国家共建世界自由贸易的“朋友圈”。这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国际贸易产生直接且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受到的影响将更大。未来,不排除美国及其盟友在贸易和其他领域对中国采取更多的限制措施,中国企业的对外贸易和投资环境不容乐观。
二是金融市场风险有可能进一步累积。随着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的加息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根据最新公布的美联储加息点阵图,2019年美联储可能会加息2—3次,从而使得美国的基准利率超过3%。这会对全球的资金流动产生明显的影响。2008年以来,多数国家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很大一部分资金并未流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各种金融资产,导致目前各国债务水平和资金杠杆率大多处于历史高位,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资产泡沫。在美联储加息带来全球信用收紧的背景下,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资本流出严重,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本币贬值压力增大,资本外逃与本币贬值的恶性循环有所显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相当程度的周期性,如果这些国家不能妥善解决本币贬值、外债高企、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则有可能引发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动荡。这将使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不得不面对极为不利的外部环境。
三是海外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持续上升。2018年以来,美俄战略对峙等大国博弈的表现日益突出,且影响范围遍布全球。在欧洲地区,英国脱欧的深远影响正在显现;与此同时,随着恐怖主义事件的不断发生,欧洲政坛向右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欧洲一体化的前景愈发暗淡。在中东地区,叙利亚政府军虽然占据了优势,但内战在短期内难以结束,美国和俄罗斯在该区域的地缘政治博弈难见分晓;伊朗局势在美国退出协议后,再次趋于紧张,美、欧、俄等国围绕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