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SWIFT报文格式的升级实践
编者按
SWIFT系统是全球银行界广泛使用的数据、报文、信息传输系统,在国际银行同业间的信息处理与交换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紧随时代进步,SWIFT在网络通讯技术、报文安全管理机制、报文标准变革等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信用证类SWIFT报文格式升级已于2018年11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下一步保函报文将面临升级。而SWIFT报文的升级与优化,也会在实际操作中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期我们组织了几位专家,就信用证SWIFT报文格式的升级实践、保函SWIFT报文格式升级的应对、报文升级后带来的新操作风险以及MT759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以回应市场的关注热点。
为适应世界贸易和银行业务的发展变化,满足监管合规要求,方便大数据运用,提高报文直通处理率,SWIFT组织在多方收集、整理各国用户对SWIFT报文的改进需求后,于2013年启动了SWIFT报文升级改造项目。历时五年,首先完成了信用证类报文的升级,并于今年11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本文拟就信用证SWIFT报文格式升级的必要性及优势、报文格式升级后带来的问题与困惑等方面展开讨论,并就如何应对报文升级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新规则、新格式在业务实践中的顺利实施和使用。
升级的必要性及优势
升级前,SWIFT报文在类型、结构、栏位设置及字符限定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已明显无法满足实务发展需要。如:报文类型不够丰富、结构较为单一,报文栏位设置不够明确,报文可用特殊字符太少。因此,各国SWIFT用户,特别是金融机构,纷纷提出报文变更需求。
此次报文升级正是适应实务所需,与升级前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报文类型增加,满足实务需要
新增了三种报文类型,弥补了报文类型的缺失:一是MT708(跟单信用证修改的展报)。MT708展报的引入,大幅扩展了信用证修改报文格式的容量,满足了客户的实际业务需求。
二是MT744(不相符索偿通知)。原SWIFT报文没有通知不符索偿的特定报文类型,偿付行只能使用MT799,而索偿行则需靠人工识别报文用意,严重影响了处理的时效性。新增的MT744这一功能性报文,很好地解决了报文的分类与解读问题,使得拒偿原因一目了然,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效率。
三是MT759(补充贸易信息)。鉴于MT799这一完全自由格式报文使用过于频繁,新增了MT759这一标准化、格式化自由报文,既可适用跟单信用证,也可适用独立保函、备用信用证和其他从属性担保。该报文以八位字母短码的形式明确设置了十二种用途,栏位设置更规范、使用范围更明确,使报文类型区分性增强。
报文结构优化,业务处理更流畅
比如,MT707报文取消了“79:Narrative”栏位,不再设置“万能”叙述栏,而增加了多项名称及内容与MT700相对应的栏位。这使得修改中作出变更的项目,在MT707相关栏位中一目了然,修改内容更明晰,有助于银行对多次修改的信用证进行拼报处理,进而方便单据审核。另外,MT707还增加了“22A:Purpose of Message”栏位,明确了报文发送目的。
再如,MT700报文新增了“49H:Special Payment Conditions for Receiving Bank”和“49G:Special Payment Conditions for Beneficiary”栏位,用于显示发报行对收报行或银行对受益人的特殊融资安排;同时还新增了“58a:Requested Confirmation Party”栏位,以明确保兑指示的对象,方便收报行判断保兑指示的接受方。
引入特殊字符,便利银行操作
Z字符集的引入是此次报文升级的亮点之一,增加了十三种特殊字符。字符集的拓展为银行业务处理增加了便利,极大满足了实务需要。
问题与困惑
此次SWIFT信用证类报文升级,各银行积极应对,相应开展了与报文升级相匹配的内部系统改造,以保证SWIFT报文能顺利发送、接收,以及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并紧锣密鼓地展开相应的培训与应用测试。但由于升级内容较多,在升级后短短一个月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银行都遇到了新的问题与困惑,有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
MT700、MT710、MT720 使用中的问题
此次报文升级,MT700、MT710及MT720的变化相对较小,主要问题如下:
其一,“48:Period for Presentation in Days”栏位如何满足“复杂交单期”表述的需求。原有4*35x的自由格式,修改为3n[/35x]的固定格式,栏位名称增加了“IN DAYS”(以日计算)的字样,即该栏位必须以数字或数字加文本格式录入。值得注意的是,依据SWIFT报文的使用规则,固定格式中的“DAYS”仅指“CALENDAR DAYS”,而不适用于“WORKING DAYS”的情况。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35x]限定为35个字符,如空缺则表示装运日后,即“AFTER SHIPMENT DATE”。鉴于买卖双方交易的实际情况,以非装运日期作为交单日计算基准的并不少见,因而字符数量的限制会导致不得不使用“47A:Additional Conditions”栏位进行交单期的详细说明。其次,实务中不少客户还会要求使用其他更复杂或个性化的交单期表述,比如“DOCUMENTS MUST BE PRESENTED LATER THAN 21 DAYS AFTER SHIPMENT DATE BUT ANYWAY WITHIN THE VALIDITY OF THIS CREDIT”(单据必须在装运日21天后提交,但无论如何不得晚于信用证效期)。 同样会因栏位容量的限制,不得不借助47A栏位描述,导致直观性降低。
其二,“43P:Partial Shipments”与“43T:Transhipment”栏位中/CONDITIONAL/短码使用的问题。43P、43T栏位需要使用/CONDITIONAL/短码时,实务中往往要求对分批或转运的具体条件进行详述,但该两个栏位并未提供文本框。解决这一问题的权宜之计,是在47A栏位进行说明。此次升级未能增加43P、43T两栏位的自由格式Narrative延展框,着实令人遗憾。
其三,如何遵循“49H:Special Payment Conditions For Receiving Bank”栏位的使用规则。49H栏位是此次报文升级重要的新增栏位之一。依据SWIFT组织的官方解释,该栏位仅适用于发报行对收报行提供的特殊付款条件包括融资安排等,且该栏位无需向受益人或其他转通知行披露。但实务中,有不少银行误用此栏位。如将本应提供给受益人的融资安排、支付代理行费用等信息显示在此栏;或当除收报行之外还存在另一家转通知行时,收报行误将此融资安排信息转给下手通知行等。上述情况的出现,必然会给通知链条中的各收报行带来困惑。建议银行充分理解此栏位的使用规则,尤其要充分考虑信用证有转通知行的情况,以便及时将信用证条款传输并通知到正确的参与方手中。
MT707使用中的问题
在本次信用证类报文的升级中,MT707信用证修改报文的格式变化最大,可以说是根本性的改变,即从自由格式报文变成了固定栏位报文,实务中,问题及困惑也较为集中,具体如下:
其一,如何遵循MT707总体使用规则,正确传递修改信息。MT707报文的总体使用规则是“该修改未提及的条款保留不变”。除了用于如“20:Sender's Reference”“23:Issuing Bank's Reference”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