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SWIFT报文格式升级应对
2018年11月SWIFT信用证报文实现升级,下一步将会面对保函报文的升级。相对于信用证,保函报文升级更具创新性、复杂性和广泛性,并将面临不确定性的挑战。对此,与保函相关的商业银行和企业需要做出系统性应对。
基本情况
为适应全球经济和银行业务的发展变化,满足监管合规要求,提高报文自动化处理水平,改善客户体验,SWIFT梳理了近年来对标准改进的需求,在多次征求用户意见后,启动了涵盖信用证和保函报文的升级改造项目。保函报文升级的核心,是将保函开立报文MT760由“半自由报文”升级为“格式化报文”,报文输入域将由7个拓展到68个,以实现对保函关键要素和条款的格式化拆解。这将对银行实务操作、客户合作甚至前端基础合同环节产生重大影响。此外,还将新增6个保函相关报文:MT761,用于显示保函开立报文的延长报文;MT765,用于发送索偿报文;MT775,用于显示保函修改报文的延长报文;MT785,用于发送不再延长保函效期的通知;MT786,用于发送索偿拒付报文;MT787,用于答复是否接受保函修改,格式化自由报文MT759用于发送基于信用证、保函、备用证等基础交易的自由报文,也用于开立、修改从属性保函。
SWIFT报文的升级,需要同时满足网络监察规则、报文使用规则和报文使用原则三方面的要求。网络监察规则是指可直接从系统中获取,将逻辑映射关系做成网络映射规则,完成栏位及内容间的自动映射。比如,当23B效期栏位选择FIX(固定失效日)时,自动跳出31B栏位,该栏位必须输入一个具体日期,该规则由系统硬性控制。报文使用规则需要操作人员熟知并按照此规则来对报文进行操作。对此部分内容,系统没有硬性控制,比如,对转开保函,需启用SEQUENCE C部分来录入主保函内容,以及77U和77L中录入的内容不得与固定栏位重复或冲突等,系统均无法做到硬性控制,需要根据报文使用规则由操作人员自行掌握。报文使用原则,虽未在SWIFT手册中加以明确,但以下三个主要主要原则需要在报文使用中遵守,即一份报文中的各栏位不得相互冲突、各栏位内容不得重复、要使用专门的报文种类与对应的报文栏位。
升级特征
SWIFT保函报文升级,是SWIFT组织为适应数字化变革做出的重大举措,具有格式化、数字化、自动化的鲜明导向,呈现出与信用证报文升级的差异性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创新性。SWIFT保函报文升级后,输入域由7个增加为68个,实现了相对自由报文到格式化报文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了保函文本的结构化。升级后的MT760的基本结构为:直开保函采用Sequence A+Sequence B的格式,转开保函采用Sequence A+Sequence B+Sequence C的格式。其中,Sequence B用以显示反担保相关内容,而Sequence C则用以显示主保函(Local Udertaking)的相关内容。二是实现了保函条款的格式化。传统自由报文保函条款主要靠文字表述实现,具有形式多样性和法律关系的不确定性;升级后的格式化报文将对保函关键条款设立格式化选项,以实现条款定义和条款内容的标准化。比如,传统保函业务中,保函类型和保函独立性问题一直是业务纠纷和司法争议的多发领域;升级后,MT760中Sequence B的20项“担保类型”仅有DGAR/STBY两个选项,也就是见索即付保函或者备用信用证二选一,格式上排除了从属性保函的适用。三是应用的灵活性。基础交易双方在合同谈判阶段,只要明确保函的格式化条款中的关键要素即可形成保函文本。在传统模式下,通常需要律师事先介入审查整个保函文本;而SWIFT保函报文升级将是对保函实务和保函业务的颠覆性改变,不仅仅是报文改变这么简单,其影响具有广泛性和长期性。
第二个特征是复杂性。SWIFT保函报文升级的格式化和创新性特征决定了其应用的复杂性。一是结构的复杂性。升级后需要准确了解68个输入域的要求,以及各个输入域之间的关联关系,具有保函主体的认知和保函使用主体间的统一两个层面的复杂性。二是转换的复杂性。传统的保函模式转换为格式化保函,需要在转换期内形成一个转换规则,否则容易形成混乱和冲突。
第三个特征是广泛性。SWIFT保函报文升级,不仅仅会影响银行的报文处理,还会涉及法律审查、授信审批、客户申请,需要对格式化保函做出调整。另外,使用保函的基础交易各方也需要做出调整和安排,还要根据适应SWIFT保函报文升级情况,考虑是抛弃传统保函转而采用格式化保函,还是沿用传统的既定保函文本。
SWIFT保函报文升级所具有的创新性、复杂性、广泛性特征,超出了单纯文本变动的范畴,需要商业银行和企业做出系统的应对。升级过渡期要想实现流畅的应对,则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规划。
升级挑战
一是保函格式化的挑战。独立保函自上世纪创设以来,一直以自由格式为主要存在方式,URDG758的附件(建议格式)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对此次升级,SWIFT组织希望能比照信用证的发展,转换为格式化报文;但由于保函和信用证在模式上存在巨大差异,实现起来会存在一定难度。首先,保函文本具有多样性。保函实务中分为履约、投标、预付款、质保、融资等很多类型,而信用证仅仅是一种支付结算工具,且用途单一,保函的多样性与信用证功能的单一性是根本不同的。其次,保函与合同的关系不同于信用证。保函文本通常作为合同附件,且内容多种多样。最后,保函与法律的关系密切。大多数保函都会涉及到法律适用和管辖问题,甚至是境外的法律问题;而信用证一般不会直接涉及法律问题。综上,相比信用证,保函的统一性和格式化面临特有的限制因素,向以信用证为代表的格式化报文发展,会面临诸多挑战。
二是市场推广的挑战。保函担保责任类型多样,实务中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因而保函使用各方转换为统一格式的难度较大,过程会比较漫长。以关税保函为例,目前存在20至30种不同样式,且跟政府的管理模式密切相关,涉及各国不同的海关监管模式。因此该类保函格式化必将会面临来自客户、行业乃至政府等多方面的阻碍,短期内很难统一为格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