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从境外机构持币选择看人民币国际化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12期

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后的十年以来,已经在支付货币、贸易融资货币和外汇交易货币等领域进入了全球货币前列。人民币作为国际性货币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全球支付货币的功能稳步增强,计价、投资与储备货币的功能也逐渐显现。

目前,尽管国内“走出去”企业及港澳台等地企业更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对人民币计价、结算和持有的接受程度仍然较低。此外,我国进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交往与结算中,大多缺乏货币结算的话语权,而境外企业又大都习惯于使用美元结算,再加上离岸人民币在境外使用和保值增值的渠道相对有限,从而使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本专题中的三篇文章分别回顾了跨境人民币十年来的快速发展进程,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树立人民币国际化经营理念、商业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综合服务以及建立沟通长效监管机制;并分析了部分跨境人民币特色产品以及中国与东盟贸易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进程等,展示了商业银行和国内企业享受跨境人民币政策、产品和市场红利的场景以及分析了当前在人民币清算模式、离岸人民币来源不足投资、渠道有限、存在洗钱风险等方面存在问题。

总体看来,现阶段商业银行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或者本外币一体化发展的主观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难点,一是境外机构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二是央行对货币政策独立性、有效性的考虑以及对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把控能力,三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体系仍在逐步完善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双向的过程。境外机构、企业和个人能否自主选择人民币,是人民币国际化成功的关键。从近十年的人民币汇率市场走势看,人民币币值稳定、投资收益率优势明显,因此,境外机构和企业选择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结算的货币和持有的外币资产,不但可以降低持有本币和单一外币的汇率风险,还可以实现较高的人民币资产收益率。

回顾过去十年人民币对部分主要货币的走势,主要有二个特点:

一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相对平缓。十年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最高为2018年10月6.9780,最低为2014年1月的6.0406,基本在15.5%的范围内双向波动。而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波幅远大于人民币:即使仅按年收盘价计算,十年间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最大波幅也达到36%,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波幅更是高达56%。

二是人民币币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