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资产管理行业的金融科技应用之路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14期

金融科技指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具有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区块链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技术已逐步运用到金融行业中,在帮助传统金融行业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在持续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衍生出新的商业市场与业务机会。

金融科技正在重新塑造金融行业,包括资产管理行业。因此,资产管理机构也正在借助金融科技实现数字化转型,以提高自身运营效率,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资管机构大力拥抱金融科技

安永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应用率达到了87%,位居全球首位,远高于全球平均的64%。其中,支付、投资、财务规划、保险、借贷等领域的金融科技应用率分别为75%、48%、34%、29%和27%。其中,投资领域金融科技的应用位居第二,在金融行业领域相对较高。这表明金融科技在与资产管理融合,助力资管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从现实看,国内外资产管理机构越来越重视发展金融科技。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存在两种必要性:其一,资管机构需要通过金融科技应用寻求发展能力突破。如公募基金机构以往深受销售渠道的限制,往往需要借助其他机构渠道销售产品,因此需要应用金融科技实现在销售渠道上的突破,以弥补在渠道建设方面的短板。其二,投资者,尤其是部分个人投资者更青睐数字化、移动化的服务方式,资管机构需要应用金融科技回应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的体验,进而促进资管机构的差异化发展,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

从实践看,资管机构开始实施科技战略,加大投入力度。以贝莱德为例。其每年的科技预算占到营业收入的10%左右;同时大力招聘AI、区块链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升科技人员的占比,甚至要求资管人员学习编程;此外,还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并探索设立金融科技研究实验室,探索新技术的应用。而像摩根大通这样的大型资管机构,也在探索收购各类金融科技企业。

从各类资管机构的金融科技应用实践看,存在明显的分化。一种分化是不同规模资管机构在应用金融科技方面的分化:中小资管机构难以与大型资管机构匹敌,主要是利用市场成熟技术,或者寻求与第三方合作;而部分大型资管机构,则开始进行相关技术输出。另一种分化表现在对应用金融科技所持态度上:传统资管机构在应用金融科技方面更为积极,所取得的成果也更高;而另类资管机构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往往偏滞后,更多停留于决策和观望状态。这可能与两类资管机构所处的市场环境有更大的关系:前者所处市场更为成熟,累积数据充分,市场竞争更激烈,更需要借助金融科技实现投资能力的提升和客户体验的提高;而后者市场发展缓慢,客户更多为机构客户,行业累积的数据有限,加之重视不够,暂缓金融科技的应用对其业务提升的影响相对不大。

金融科技应用资管业务的全流程

金融科技能够帮助资产管理机构改进投资能力,强化风控管理,提高运营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目前,金融科技已应用于资管机构的产品营销、产品投研、风险管控、运营管理等业务的全流程(见附表)。

IMG_20190719_154705.jpg

产品营销方面,客户的体验和有效管理是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金融科技能够帮助资管机构提升此方面的能力:利用客户购买历史记录、职业等基础数据为客户画像,了解投资者的需求偏好,更有针对性地推荐资管产品,实现精准营销,并且通过与客户的良好互动,设计出更加适销对路的投资产品;摆脱人工客户服务的束缚,提供智能客服;克服物理渠道数量不足的限制,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更多客户,尤其是长尾客户的覆盖,扩大客户范围;借助APP等工具,更及时地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报告、投资信息、市场资讯等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投研方面,资管机构以投研作为核心竞争力,可通过投研进行海量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寻找投资机会,为客户创造超额收益。因此,资管机构也在积极探寻通过借助金融科技实现投资能力的强化。一是建设基于传统市场数据、文本信息收缩以及卫星数据等另类数据的信息平台,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数据挖掘,跟踪股票基本面的动态变化,以更好地探索行业、市场趋势,寻求最佳的投资机会;二是借助基础信息平台,提升信用评价能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有效地进行债券投资决策;三是利用预定算法,实现高频交易,进行量化投资,提高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如:国寿资产通过建立智能投研平台,提高投研效率;天弘基金开发了“信鸽”系统,实时抓取上市公司的新闻和公告,加强投研能力。

风险管控方面,对于传统资管机构而言,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测投资组合的各项风险指标,定期进行压力测试;而对于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则需要进行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