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助力个人金融
近年来,金融科技(FinTech)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提升了金融业务活动的科技含量,助力金融业务高效、高质量发展。尽管金融科技的运用和学术研究多集中于B端领域,但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C端用户亦能体会到金融科技在个人金融领域的便捷性。
金融科技助力身份识别
在传统方式下,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需要客户携带资料前往金融机构线下网点进行现场操作,排队时间长、手续繁琐等,降低了用户的体验。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以生物识别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原本线下繁琐的身份识别工作轻松地转移至线上。
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是将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利用身体特征来鉴别个人身份的技术。其中,在个人金融方面应用较为成熟的是指纹及人脸识别技术。
目前在商业银行中,指纹识别主要运用于内控管理与客户服务两类场景。客户服务除了线上的手机银行APP登录验证、转账支付验证以外,还包括线下网点智能自助设备的身份验证。
人脸识别目前被广泛运用于移动支付工具验证、公共交通出行安防等,在个人金融方面则主要运用于开户验证。2015年,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提出“提供个人银行账户开立服务时,有条件的银行可探索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其他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作为核验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的辅助手段”。除了银行,人脸识别还在证券公司远程开户、网络借款身份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充分运用。
OCR技术
OCR技术(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全称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扫描等光学录入方式将各类证件、资料、印刷品上的文字转化为图像信息,再通过文字识别技术将其转化成计算机输入技术。
在B端,OCR技术应用较为成熟的是金融票据领域。而在C端,OCR技术则可在用户证照识别上充分发挥作用,能够快速识别银行卡号、持卡人、发卡行等关键栏位并自动填入识别到的信息内容。现阶段,OCR技术多运用在金融开户阶段,用户无需手动输入,使用手机拍照即可自动识别录入银行卡信息和自动填单,场景包括银行开户、保险客户定损理赔、证券客户开户等。
OCR技术除了识别银行卡,还能够识别身份证等证照信息。通过该技术提取身份证头像,能够取得快速获取身份识别的目标,达到人证合一;另一方面,它可以将识别获取的图片文字信息精准传达至业务处理系统进行保存,既有利于维护用户信息安全,也能够在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数字身份识别(区块链)
相比于生物识别技术和OCR技术在金融领域较为成熟的运用,区块链技术在身份验证领域才刚刚起步,主要提供数字身份识别(e-KYC)服务。
数字身份的两个核心环节,为身份验证和操作授权。该技术特点之一为用户拥有的“自主权”,允许用户拥有和控制个人数据及资产,并可对其进行数据分类和管理。2018年年底,欧盟区块链论坛(EUBF)表示,数字身份识别系统为最能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潜力的两大关键领域之一,并指出该系统应具备“自我主权”,由用户亲自管理。
金融科技助力智能投顾
智能投顾(Robo-Advisor),顾名思义为机器人顾问。智能投顾融入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结合马科维兹(Markowitz)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为用户提供具针对性的投资方案。由于自动化工具将在信息收集、风险评估、投资组合构建、交易执行等环节中得到使用,因此,智能投顾又可被认定为多个自动化工具的组合。
根据面向用户群体,智能投顾可划分为三类:面向C端用户、面向B端专业金融机构,以及第三类同时面向C端用户和专业顾问群体的情形。面向C端用户的智能投顾业务中,存在以下两个关键点。
个性化交互方案
用户是智能投顾的使用者。因此,智能投顾展业的前提是掌握用户的基本特征及需求。
用户主要特征可划分为时间维度和风险承受能力维度。时间维度上,智能投顾会在投资前向用户征询期限偏好,一年以下短期、一至三年、三年以上等;再根据用户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情况来进行匹配。
而在风险承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