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视野
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物价指数。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上涨4.5%,这是自2012年1月以来近8年间,CPI月同比涨幅首次“破4”。这一数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CPI“破4”的具体原因,另一方面是后续物价走势情况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
徐洪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CPI同比涨幅扩大主要是受猪肉涨价的影响,而猪肉涨价主要是因为供给不足,并非需求拉动。而其他品类价格相对稳定,因此,CPI涨幅扩大其实是结构性原因。
徐文舸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尽管CPI同比涨幅扩大,但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在2019年11月份回落至1.4%。此外,2019年1月至11月,全国CPI月均涨幅为2.8%,仍低于全年3%的通胀控制目标,且核心CPI处于偏弱承压状态,未来也不具备抬升整体CPI的潜力。
应习文
民生银行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0年CPI整体走势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1月份春节可能见顶,然后慢慢回落。上半年高位运行伴随小幅回落,到了下半年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预计2020年年底可能会回到2%到3%的范围。
章俊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当前货币政策仍然坚持“稳健中性”的立场,不会因结构性通胀压力而贸然收紧,也不具备大水漫灌的可能。在目前结构性通胀压力暂未缓解的情况下,预计年前“降准降息”的概率不高,主要还是通过温和叙做MLF来维稳市场流动性水平。
连平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
物价结构性分化不会对宏观政策形成制约。少数价格上升的原因是供需结构性问题而非流动性抬升,因而不会对货币政策造成过度制约。宏观政策需要以稳为主,在“扩需求、稳增长”上发挥更大作用。为了有效应对结构性物价上涨,需要尽快恢复生猪生产,并扩大牛羊肉等食品生产的供给。
1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2019年12月26日正式实施。《办法》明确了行业规范发展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统一监管的制度框架。这意味着,信用评级行业正式进入统一监管时代,将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向高质量发展。
央行有关负责人
《办法》的出台将对我国金融市场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促进发挥信用评级在风险揭示和风险定价等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防范金融风险,弥补监管短板;同时,也是在具体制度层面落实关于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
俞春江
东方金诚技术委员会主任
《办法》的颁布是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30年来的里程碑式事件,将重塑我国评级行业的发展格局,强化评级行业发展的规范性,提升评级机构评级服务水平,推动评级行业在新的历史时期迈上新台阶。
赵锡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目前评级行业有很强烈的市场需求,但是供应跟不上。大量高质量评级服务是进口的,国内很多债券、金融机构的评级由外资评级机构在做。对国内评级行业进行治理和提升改造,借此推动其加快发展,非常有必要。
12月9日,在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会议上,现任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主席、新西兰驻世贸组织大使戴维·沃克提交了一份关于改进上诉机构运作的总理事会决议草案。但美方仍以“成员对美方关切的理解并不统一”为由,拒绝通过决议草案。这令阻止上诉机构陷入“停摆”的最后希望落空。至此,有着国际贸易“最高法院”之称的上诉机构自12月11日起,因只剩一名法官而无法受理新案件,遭遇世贸组织成立近25年来的首次“停摆”危机。
张向晨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