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区块链区块链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24期

近期,“区块链(Blockchain)”一词由于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而再次登上热搜榜,不但媒体热评热议,而且在学术界也掀起了研究热潮,更出现了资本市场对区块链概念公司的热捧。而之前,国际国内对“区块链”的高度关注,多源于比特币价值的大幅上涨。本文通过审视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点,回顾了区块链技术在创新应用与监管规范相互交织中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展望了其未来前景。

创新与传统的角力

“区块链”概念最早出现在化名为“中本聪”的学者在2008 年发表的奠基性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至今已有十个年头。

区块链是新一代革命性技术,被视为是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计算模式的颠覆式创新,很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引起一场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

具体来讲,区块链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采用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其核心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匿名性和可溯性。

一项技术有无价值及发展前景,多取决于其应用场景的广度以及对现实改变的深度。区块链技术由于其自身独有的特性,可较好地解决目前交易主体广泛信任缺失、信息断裂难以溯源等现实问题,因而将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社会模式,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任何具备前景的技术,其发展速度基本取决于以下两组力量的对比:

一是新兴力量与传统力量的较量。从市场主体来看,当利益格局面临重新切分时,新兴动力与传统阻力将进行对比较量。既有投入产出的成本收益测算的客观市场因素,也有新兴革新者与既得利益者之间攻守力量的主观对抗。

二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力量平衡。技术本为中性,但将技术用在哪些领域、发挥哪些作用、带来哪些影响,则具有社会普世价值的判断。监管范围的大小和力度的强弱,决定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广度、深度以及迭代创新的快慢。

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从理论上说,未来会对以中介作用发挥为主业的机构带来较大的替代效应。但由于中心化本身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在效率与成本上有比较优势,因此,在不同的技术和制度发展阶段,区块链技术对中心化机构将是一个分层的替代。

另外,一国央行作为权威的法定货币发行者,执行着保持本国币值稳定,确保货币政策传导畅通的职能,其对于可能应运而生的其他货币必然会保持高度警惕,并实行规范抑制。因此,区块链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在“币圈”而在“链圈”,即区块链技术在“币圈”的应用将大概率仅限于央行主导的法定数字货币领域;但区块链技术在政务管理中的身份认证、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交互、食药流转溯源等“链圈”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金融与政务应用场景

现以金融和政务两大领域为例,来探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

场景一:金融领域

区块链在贸易金融领域中的落地应用,集中在支付结算和贸易融资两大领域。在结算领域,目前国内本币的中心化支付结算已非常高效,因此,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分布式账本系统搭建的重点,主要指向跨境结算领域,旨在解决“效率低与成本高”两大痛点;在贸易融资领域(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贸易融资),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重点是要解决“风险把控难、服务受众窄、融资效率低”三方面的难点。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发展阶段的特点有二:一是国际银行业整体起步较早,大型银行居于主导,与科技巨头的跨界合作更为主动。从已有案例看,国际银行业多数已于2016年下半年陆续开始在贸易金融领域中开始运用区块链技术,且以大银行为引领主体,时间早于国内半年。在跨界合作方面,国际银行与科技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合作的突出特点在于观念开放与强强合作。二是中型股份制银行布局早于大型银行,科技巨头跨界竞争,间接推动传统银行的创新变革。国内银行业将区块链技术真正应用于贸易金融领域始于2017年上半年,以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及民生银行为代表的中型股份制银行嗅觉敏感、率先涉水;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银行全面布局,快速发展。2019年11月6日,中国工商银行在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上启动了智慧贸易金融平台,它构建了国际业务集约化处理模式与科技创新结合的开放、智能、安全、便捷的贸易金融新生态。

场景二:政务领域

从政务领域观察,一些地方政府在区块链的应用中走在了前列。

如南京市政府在2019年1月发布了《南京市区块链示范应用发展白皮书——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基础》,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了政务信息协同平台,并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电子证照的签发和领取、购房资格证明全程网上办理、房产交易在线办理、水电气有线电视在线过户等一系列线上功能。该平台的政务管理效率,领先于多数一线城市,充分体现了区块链技术的在管理效能提升方面的优势。

国际监管重点

目前国际监管内容的核心要义在于“压邪扶正”:监管当局既要打压其被非法利用的行为,整顿理清市场,也要为其创新应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所以重点监管领域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防止区块链技术被用于非法行为,如通过ICO进行非法集资及诈骗等行为。

二是要防止区块链技术的使用脱离了原本受到监管的领域,如将非自由兑换货币以比特币为媒介进行脱离监管的兑换,实现资金的非法跨境转移,或是通过比特币等进行毒品交易及洗钱行为而逃避追踪制裁。

在区块链应用监管的重点领域,各国主要体现在对“币圈”的监管。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加密等特性,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发行的数字货币,特别是非国家央行发展的数字货币,将对一国的货币政策传导及财政税收造成巨大影响。基于对国家宏观经济的把控,各国政府均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监管重点放在数字货币及数字货币延伸出的交易所、ICO等方面。而各国政府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商业、政务、医疗和公益等领域的应用,则大都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支持态度。

在对数字货币相关领域的监管中,各国政府尺度有所差异。一般而言,经济体量大的国家,监管尺度严于经济体量小的国家;货币不可自由兑换的国家,监管严于货币可自由兑换的国家。

如日本当局对数字货币监管较为宽松和开放。2016年5月,日本国会通过的《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