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推进外汇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24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正确认识区块链技术、推进区块链与跨境金融业务融合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外汇局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大力推进“数字外管”和“安全外管”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工作部署,从2017年开始,密切跟踪新技术发展,推进区块链在监管科技中的创新应用。经过两年细致扎实的技术筹备,外汇局于2019年3月22日推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跨境区块链平台),并率先在7个省(直辖市)、14家法人银行试点。这一跨境区块链平台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中央国家机关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备案的区块链平台。

跨境金融领域面临的痛点问题

在外汇监管工作中发现,中小外贸企业谋求发展过程中资金使用需求迫切;但在传统贸易融资模式下,中小外贸企业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存在一定障碍。一般来说,中小外贸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管理不够规范,信用信息匮乏,个别资信较差的企业,甚至通过质押物造假或重复使用来骗取融资。这导致银行难以采信企业自行提供的质押物凭证等信用资料,往往对中小外贸企业跨境融资持谨慎态度。

另外,银行也缺少核查质押物真实性的有效、便捷渠道。如为了查验重要单据的真实性,银行往往需要到企业现场进行逐单核查。为防范重复融资,银行通常还需要在事后将企业的融资情况与外汇局收付汇、海关进出口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合理性。但由于缺少银行间质押物使用情况的信息共享,银行难以掌握企业在同业融资的具体情况;监管部门也需花费很大精力去监测、核查、检查虚假欺骗性融资交易。

2018年下半年,外汇局围绕跨境金融领域融资难、融资贵方面的痛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摸底,提出了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解决跨境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初步构想,并立即得到了多家银行的积极响应。外汇局牵头组织14家商业银行对目标定位、切入点、区块链底层技术选择,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后,确定了跨境区块链平台的建设方案。

跨境区块链平台技术特点

跨境区块链平台利用人民银行下属的中钞区块链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技术,采用许可联盟链和白名单管理。外汇局作为发起者,牵头建立联盟链管理机制,确保跨境区块链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同时跨境区块链平台还通过各方数据最小化上链、企业授权查询自身经营信息、使用国密算法等实现机制,提升安全保障。

采用开放许可链架构。跨境区块链平台的基础设施采用了开放许可链架构,既可以通过数量收敛的共识节点,使平台的整体共识处理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又容易通过快速扩充见证节点,接入更多的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最终形成更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平台。

链上与链外数据的合理规划。跨境区块链平台根据实际业务需要,结合了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各自特点,采用多中心分布协同模式,将重要数据存储在区块链外的可控系统中,以最小化上链数据,并通过可靠的密码算法对相关敏感信息进行必要的保护。

创新的智能合约升级机制。跨境区块链平台创新采用了的多段式智能合约设计方法,使得在区块链上部署完成的智能合约,在保持原有自动执行优点的同时,仍可以根据后续业务升级的需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和监管需要。

跨境区块链平台的主要举措和应用场景

跨境区块链平台的定位是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银行、企业等服务对象,以“区块链+跨境金融服务”为着力点,推动对区块链和实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