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中国经济2020年或将“柳暗花明”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1期

受周期性、结构性、制度性和外生性因素的影响,2019年中国经济承受了较大的下行压力,GDP增速可能较上一年下行0.5个百分点,约为6.1%。在外部不确定性有所改善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宏观政策以稳增长为主的环境下,2020年中国经济的运行走势将会发生积极改变,下行压力趋于减缓,经济增长缓中持稳。

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放缓是大背景

2020年美国经济可能延续放缓趋势,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投资较为疲弱,前期减税的边际效用减弱。预计2020年,美国经济会适度放缓到2.2%,但可能不会出现市场担心的衰退。支撑美国经济保持稳健的因素包括:美国就业状况较好,非农就业数据已经回升;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增长势头良好;消费增长势头较好,有利于稳住经济增长中枢;美联储降息和扩表的刺激作用将逐渐显现。

东南亚国家成为贸易摩擦的受益者,也成为制造业产业的重要流入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议谈判快速推进,区域内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将释放一体化的发展红利。2020年,东南亚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接近5%的中高速。近期印度加大了改革力度,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加上印度储备银行持续降息,将推动印度经济回归较高的增长区间。尽管东南亚和南亚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较低,但仍将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新支点。2020年,南亚和东南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可能达到15%左右。

受需求疲弱、债务压力和英国脱欧等因素的影响,欧洲经济将继续低位盘整。对此,欧央行将分层降息并可能扩大量化宽松规模,欧洲核心国家将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日本已经将消费税提高至10%,将削弱2020年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全球性降息潮有助于减小新兴市场资金的流出压力,但有的新兴经济国家存在不确定性。综合来看,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到3.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为2.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长为4%。

三驾马车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缓中持稳

进出口方面,2020年出口增长可能前低后升,进口增速低位反弹。低基数将有助于进出口增速回升。随着中美贸易谈判达成阶段性协议,美国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将在二季度后逐步减弱;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使出口增长仍会面临一定压力。预计2020年出口增速可能回升到正增长,上半年增速较低,下半年有所回升。未来中美贸易摩擦走势仍将影响出口增长的状况。需求状况未见显著改善,但鼓励进口政策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加大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以及低基数效应显现,都将促进进口增速明显回升。

投资方面,2020年投资增速将小幅回升,不同类别投资增速升降互现。政策已经明确,稳投资的关键在于稳基建和稳制造业,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逐渐下行,整体投资增速可能小幅回升到5.6%左右。

基建投资增速将逐渐回升至7%。专项债额度可能进一步扩大,且会加快发行速度、扩大使用范围;同时,将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地方政府责任担当意识将增强,强化新发展理念以消除不作为现象。预计2020年初逆周期调节宏观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从而促进基建投资逐渐回升。但从另一方面看,基建投资的基数已经很大,没有很大的增量难以拉动基建增速上升;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有所显现,严控债务杠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仍是未来的重要任务。这些因素则将制约基建投资的回升幅度,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长7%。

制造业投资增速将适度回升至4.5%。贸易摩擦对出口形成压力,导致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向海外转移,加上环保限产和资源要素成本上升,以及民间投资放缓等因素,都对制造业投资带来了不利影响。目前,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率、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有利于降低制造业的经营成本,改善投资预期;而在打造制造强国的政策支持下,高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与新材料制造业的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在贸易摩擦缓和的背景下,2020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将适度回升,预计增长4.5%。随着制造业投资的企稳回升,2020年工业增加值将继续呈现改善趋势,增速会在目前水平上进一步加快。

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高位缓降,成交或量缩价稳。当前行业依然处于项目施工高峰期,开竣工缺口在加速修复,同时单位施工强度稳中有升,预计占比六成的建安投资将依然坚挺。在融资受限下,未来房企拿地总体偏谨慎,一、二线补库存倾向增强,占比约三成多的土地投资可能走弱。综合来看,2020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自高位缓降至7%左右。市场成交方面,一线城市基本面稳健,在调控限制下量价相对平稳;二线和三线重点城市“抢人大战”翻开续篇,成交增速领跑;三、四线城市在政策红利退坡后,需求不足和前期透支的影响逐渐呈现,成交同比可能下降。综合来看,202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可能同比持平或下降至5%以内,房价涨幅有望收窄。

消费方面,2020年消费增长将保持平稳。当前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杠杆上升和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