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财经视野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6期

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物价指数。数据显示,2020年2月,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同比上涨5.2%,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但1—2月的月均CPI,比2019年同期仍上涨5.3%。2月份,全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5%,同比由上涨0.1%转为下降0.4%。

 

赵茂宏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

受疫情影响,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出现了助推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在猪肉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替代性肉类价格继续上涨。2月,畜肉类价格上涨87.6%,影响CPI上涨约3.85个百分点。

杨业伟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一方面春节后食品价格虽下行缓慢,但总体仍处于下行态势;另一方面,2019年猪肉价格上涨形成的高基数效应,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步加强,从而会导致CPI同比增速进入持续回落区间。

章俊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月,国际原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价格大幅下跌,是PPI同比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石油价格的下跌并不会增加消费性通胀,反而会在原材料价格上带来一定的工业品通缩压力。3PPI回升的节奏可能不及预期,料将继续下滑。

温彬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下一阶段,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渐恢复,生产供给、物流运输、人力资源状况都将有所缓解,囤货需求将回落,供需逐渐平衡,叠加2019年同期基数开始走高,CPI将逐步回落。

诸建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对于货币政策而言,稳增长和降成本仍是首要诉求。PPI的下降使得企业面临的实际融资成本再度走高,经济基本面回暖初期也需要流动性扩张扶持。预计最早3月中旬将迎来MLF利率的调降,以带动LPR的下降。二季度准备金率和存款基准利率也有望调降,实体经济流动性充裕可期。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0年3月7日公布的数据,2020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919.9亿美元,下降11.0%。其中出口2924.5亿美元,下降17.2%;进口2995.4亿美元,下降4.0%,贸易逆差70.9亿美元。我国进出口较大幅度的回落,引发市场关注。

 

海关总署有关司局负责人

外贸进出口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的影响。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对外贸进出口造成了一定冲击,但中国外贸发展韧性强,企业的适应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很强。海关监测显示,2月外贸进出口值已逐旬提升、企业申报的报关单量也在逐旬递增。

李兴乾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

为把疫情对外贸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密集出台稳外贸政策,综合利用财政、金融、出口信保等手段支持外贸企业抓紧复工复产,保市场、保订单。目前,复工复产进度明显加快,全国进出口已经出现恢复性增长的积极势头。

谢亚轩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展望3月,预计国内供应能力会进一步恢复,但外需和海外疫情发酵所带来的供需问题可能加剧,全球贸易形势仍不容乐观。叠加考虑20193月我国外贸存在一定程度的高基数,预计20203月我国出口增速、进口增速会继续下降,贸易顺差回升。

兴业证券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贸易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外部环境看,在疫情在全球蔓延前,美欧经济基本面都出现了边际改善;但目前疫情在全球的扩散和后续较大的不确定性,将推升全球经济下行风险。而全球需求减弱,将冲击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从内需看,参考SARS和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件,一季度短期的经济拖累或大于全年影响。目前经济“爬坡”正在发生,经济活动恢复速度正在加速,但全面恢复仍需时间。

 

美东部时间3月1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准利率紧急下调100个基点,至0.00%—0.25%的水平,并宣布将重启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第二次紧急降息,也是本月以来的第二次。本月3日,美联储紧急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1.25%,同时对应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50个基点至1.1%。这之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香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分别下调利率。市场预计,新一轮的全球降息潮已箭在弦上。

 

鲍威尔

美联储主席

目前美国就业增速稳固,薪资也继续保持增长,美国经济仍然强劲;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经济增长面临风险,因此需要及时采取行动,来支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美联储最近两次的动作都太大,政策出台的瞬间加剧了市场波动,不利于市场立即企稳,政策稳定市场的效果将因此比预期要延迟,影响市场对政策有效性的信心。

程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新冠疫情按下了世界的“快进键”,本次美联储的超预期行动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受此影响,全球降息潮将进一步提速。作为率先控制疫情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器”效应有望进一步凸显。

伍超明

财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美联储降息后,全球其他央行跟随降息的概率较大,但中国央行是否启动降息,需要视中国国内情况而定。前期中国已经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如定向降准等;后期需要根据国内经济指标反弹情况以及海外经济对国内的影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降息。

王青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近年来,在人民币汇率波动整体可控的背景下,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更加注重“以我为主”,美联储货币政策剧烈摆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因此减弱。在美联储大幅度调整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央行仍将延续同方向、小幅度的货币政策调整模式。

 

31067 亿美元

央行3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