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企业现金管理承压临考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6期

巴菲特说过:现金是氧气,99%的时间你不会注意它,直到它没有。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部分企业逼到了生死关头。疫情之下,众多企业都意识到了现金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妥善地进行现金管理,无风险地渡过难关,成为企业关注的重大议题。

主动应对  厘清当前资金管理的思路

一是及时进行现金流滚动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尽管是一种危机应对措施,但是好的企业,时刻都在进行压力测试。此次疫情,给许多企业正常经营踩了急刹车,企业现金流入大幅减少,但每天都有一定的刚性付现成本需要支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在对大环境进行预判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区分不同情境,进行现金流压力测试。特别是要做好现金流预测,并根据预测情况灵活进行资金调度。企业可以将疫情的影响时间和影响程度作为变量,进行排列组合,分析不同情境下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并相应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此时的测算宁可偏向悲观,也不可盲目乐观;而且,这种测试不能仅做一次,要根据疫情变化动态调整测试频次。例如对于疫情变化快的2月份,应至少半个月做一次滚动现金流测试,有条件的的企业甚至应逐周、逐日进行现金滚动测算,精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二是从收入端入手,加快现金流入。疫情发生以来,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看,很多企业一季度收入将锐减,尤其是餐饮、旅游等行业,2月、3月的收入甚至会是零。在这种情况下,要从多方入手提升企业现金流入。首先,要积极与客户沟通商议,争取提前回收应收账款,或者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票据贴现和应收账款保理等方法,提前收回账面应收款项;对于规模大、经营状况好的客户,要多沟通,争取其理解和支持,适度提高预收款额度。其次,积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安排短期或过桥资金来解决短期资金压力,或利用金融支持政策取得低成本或较长期限的融资来替换原有短期、高成本资金。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的统计,2月6日—3月6日,市场上发行主体募集资金用途中提及“用于疫情防控”的债券已经发行了207只,规模合计1734亿元,有效支持了企业的抗疫救灾。再者,争取股东支持,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或新增股东借款。股东层面取得的资金没有使用方向的限制,是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的利器。此外,目前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补贴政策,企业也要积极争取各项补贴,如财政贴息、稳岗补贴、房租补贴、研发费补贴等,以渡过资金难关。

三是从支出端着手,延迟现金流出。疫情下,企业应迅速分析找出自己的刚性支出和非刚性支出。对于非刚性支出,应严格控制和压缩。鉴于此次疫情的影响范围大,对正常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刚性支出,产业链上的企业应“抱团取暖”,积极协商、共渡难关。首先,可通过与供应商或合作伙伴积极沟通,争取延期支付应付账款或采用远期承兑、反向保理等办法管理应付账款;其次,可利用疫情期间金融机构不抽贷、不断贷的基本金融支持原则,与金融机构沟通,延期支付到期借款的本金和利息,并争取用低成本资金替换原有的高成本资金,以减少疫情期间及未来的财务支出;再者,用足用好减税降费政策,申请相关税费减免或延期支付;此外,在确保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可缩减或延后资本性支出,以及投资回收期长、回收速度慢的支出。

四是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推动管理升级。对一些企业而言,疫情带来的危机可能是暂时的,企业可以通过上述措施实施自救;但对另一些企业而言,疫情可能将企业管理中原本就存在的问题放大,单靠上述单一措施或难以从根本上解救企业。对后者而言,就需要考虑进行整体的业务和财务重组,包括改善资本结构、处置非核心资产、剥离投入产出效率低的业务、进行债务重组等一系列措施,从“急救”转变为“彻底医治及全面恢复”。疫情期间,企业可借业务停滞或放缓的机会,通过管理升级,来获得更优化的商业模式、更健康的财务杠杆、更高效的现金投入产出,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及效益,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实现标本兼治。

未雨绸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