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供需矛盾加剧导致原油价格暴跌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6期

3月以来,国际市场剧烈动荡。其中,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那么,此轮油价暴跌的原因何在?油价未来前景如何?以下笔者将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油价暴跌的导火索:

OPEC+”减产联盟瓦解

可以说,近期油价暴跌的导火索是以沙特为主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国组成的“OPEC+”减产联盟瓦解。

3月6日,在OPEC以及参与减产的非OPEC产油国第8次联合会议上,俄罗斯拒绝了OPEC第178次会议提出的联合减产150万桶/日的建议,各方未能达成任何协议。由于当前的联合减产协议有效期到3月31日,如果OPEC与非OPEC产油国未能继续进行协商,则意味着以沙特为首的OPEC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产油国为期三年的减产合作关系将就此结束。受此影响,当日WTI4月原油期货下跌4.62美元,报41.28美元/桶,跌幅为10.07%,为2014年11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布伦特5月原油期货下跌4.72美元,报45.27美元/桶,跌幅为9.44%,创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3月7日,沙特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开始大幅降低售往欧洲、远东和美国等国外市场的原油价格,折扣幅度创逾20年来最大。沙特阿美的声明文件显示,4月出售给亚洲的原油定价下调了4—6美元/桶;4月出售给美国的原油定价下调了7美元/桶。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出售给西北欧炼油商的旗舰级阿拉伯轻质原油的折扣扩大到8美元/桶,售价低至10.25美元/桶。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同类原油最多只能下调约2美元。此外,沙特还计划将产量最大化,并增加原油销量以保护其市场份额。过去几个月,沙特的原油产量保持在970万桶/日左右,预计4月份沙特的原油产量或将接近1100万桶/日。

受此影响,市场对国际油市将进入全面“价格战”的担忧情绪迅速升温。在3月9日周一市场开盘后,国际原油价格“高台跳水”,WTI油价盘中跌破30美元/桶,WTI及布伦特原油期货两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超过30%。

油价暴跌的背后:

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此次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反映了当前国际原油市场中供过于求矛盾的进一步加剧。

供给过剩格局难改

从供给的角度看,在美国、俄罗斯、沙特三方不断博弈的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整体过剩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且还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

一方面,“OPEC+”减产联盟并不稳定。自2017年以沙特为首的OPEC和俄罗斯等非OPEC产油国建立“OPEC+”减产联盟以来,先后推出多轮减产协议,并通过联合减产,使油价得以维持在期望的价格水平上。但实际上,联合减产仅仅能对油价底部构成支撑,并不能推高油价。且“OPEC+”减产协议本身是一种自发性、自律性的组织行为,因而注定具有不稳定性。一旦这个联盟瓦解,油价势必会重新回到市场手中。

此次由于俄罗斯拒绝沙特提出的进一步深度减产的提议,而沙特表示不愿在俄罗斯缺席的情况下执行减产,故而导致了减产联盟的瓦解。这意味着,OPEC成员国和俄罗斯今后将按照各自的产量计划自主安排生产。目前,“OPEC+”剩余产能基本集中在沙特。市场预计二季度“OPEC+”产量较一季度将环比增加150万桶/日。其中,沙特增加50万桶/日,俄罗斯增加30万桶/日,其他国家增产70万桶/日。但如果沙特兑现自己激进的策略,将产量提升至1100万桶/日以上,“OPEC+”潜在的增产空间有望达到200万桶/日以上。不过,无论是150万桶/日还是200万桶/日,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需求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都会进一步对二季度的原油市场造成供给过剩的压力。

另一方面,美国的原油产量也在不断增加。美国、俄罗斯和沙特是全球三大产油国,原油产能都在11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