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之后美元指数如何演绎
11月上半月,受美国大选的影响,美元指数的波动明显加大。11月1日至11月13日,美元指数最高触及94.30,最低跌至92.13,振幅达2.31%。从整体行情看,美元指数呈现波动下行态势,而导致其下行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随着美国大选结果不确定性的逐渐消除,市场的风险偏好逐步上升;二是拜登成功当选的概率逐渐增大,市场预期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出台或提上日程,也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风险情绪,令美元指数承压;三是国际原油价格因OPEC+推迟增产计划而拉升,对美元指数亦形成压力。
短期而言,在特朗普拒绝承认败选,以及美国国会选举仍在进行、两党都未获得明显优势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政治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并将对未来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外汇市场继续造成影响。预计其将对美元指数造成一定的下行压力。除此以外,美国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进展,以及美欧形势对比等因素仍将对美元指数走势带来重要影响。以下笔者将围绕上述因素对大选后的美元指数走势进行分析。
不宜对美国经济基本面过于乐观
从经济基本面看,美国经济虽出现复苏势头,但依然面临压力,因而对美元指数的基本面并不宜过于乐观。
就经济复苏而言,美国多项经济指标均有所恢复。美国三季度实际GDP增速高达33.1%,远超市场预期。虽然较高的增速主要源于二季度的低基数效应,但宏观经济整体仍呈现出弱修复态势。失业率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失业问题正在逐步好转,就业率总体略有回升;制造业方面,耐用品新增订单和核心资本品新增订单都增长较快;消费方面,零售业同比增长已接近10%,高于疫情前的中枢水平;通胀方面,个人消费支出指数和核心物价指数均维持低位;市场预期方面,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指数均高于50荣枯线,且位于扩张区间的高位。
从所面临的压力看,美国的经济复苏仍然相当缓慢且并不均衡,尤其是失业率和通胀数据表现较差。其中最关键的是失业率指标依然较高。IMF近期的研究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量无法在家工作的低收入人群失业,且很难再次就业。据调查,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恢复情况有差异,后者的失业率高达20%。美国近期的就业增长主要来源于兼职工作的增加,但此类边际改善不可持续,且存在疫情失控的风险。在财政政策刺激缺位和疫情进一步蔓延的情况下,美国经济恢复依然面临重重压力,情况不容乐观。美国经济远未进入实质性恢复阶段。
货币政策不排除进一步宽松的可能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11月美联储FOMC会议按兵不动,陈述内容与此前几无变化。但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的货币政策倾向存在较大分歧,短期内难以统一。这反映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几乎已用尽,货币政策进一步做出重大调整的空间非常有限。随着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尘埃落定,虽然不确定性犹存,但最终还是会出台财政刺激方案。预计美联储会在评估这一财政刺激方案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不排除进一步加码当前宽松货币政策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