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欧元走势的五个阶段
2020年,伴随着欧洲疫情防控形势和欧元区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以及美元指数的波动,欧元汇率随之大幅震荡,整体上呈震荡上行态势(见附图)。以下笔者将结合上述因素对2020年欧元的阶段性走势行情进行分析。
欧元呈现五阶段波动行情
纵观2020年欧元的走势,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阶段一:欧元区经济疲态尽显,欧元连续下挫
2020年开年至2月中旬,疫情还没有成为欧元的“关键词”,欧元区经济基本面的既有形势是影响欧元走势的主导因素。欧元区经济增速自2019年一季度起逐月降低,2019年全年欧增速为1.3%,为欧债危机以来最低增速,显示欧元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前景逐渐恶化。进入2020年1月,欧元区主要经济数据继续下滑,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数月位于50荣枯线下。此外,欧元区的最大经济体德国的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下行,加之德国总理默克尔接班人仍未确定,政治不确定性风险进一步加重了市场对德国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此种形势使得欧元在2020年开年震荡走弱,欧元兑美元一度下探1.08下方。
阶段二:全球金融市场巨震,欧元大幅波动
2月下旬至3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随着美元指数的持续下挫,欧元顺势反弹,欧元兑美元在3月9日最高触及1.1495。但紧接着国际油价出现暴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巨震,投资者抛售所有金融资产以换取美元,导致美元流动性紧缺,欧元兑美元应声跌至年内低位1.0635。此后,随着美联储向市场注入大量美元资金,美元流动性紧缺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美元指数回落,欧元则开始反弹,3月下旬欧元兑美元一度重回1.10上方。可以说,在此阶段,美元指数的波动成为影响欧元走势的最大因素。
阶段三: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泥潭,欧元承压下跌
进入3月下旬后,随着疫情在欧洲持续扩散,欧洲成为全球疫情的“震中”,各国纷纷采取“封锁+隔离”的防疫措施,欧元区经济按下“暂停键”。新冠肺炎疫情对欧元区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欧元区4月服务业PMI跌至12,创下历史新低;制造业PMI也创下2009年2月以来的新低。此外,消费者信心指数、经济景气指数、投资者信心指数等均大幅下滑。而在欧元区经济4月坠入“谷底”的背景下,二季度欧元区经济更迎来了“至暗时刻”。二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萎缩11.7%,同比萎缩14.7%,为历史最差表现。至此,欧元区经济已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陷入技术性衰退。经济基本面的迅速恶化,使得欧元承压下跌。
阶段四:欧元区经济率先复苏,欧元持续走强
5月至8月,欧元进入走强阶段。得益于欧洲国家疫情防控措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疫情在4月下旬由暴发期转入缓和期,欧洲国家的第一波疫情由此得到有效控制。随后,各国逐步解除封锁,分阶段重启经济。欧洲国家在发达经济体中率先走出疫情的阴霾,为欧元区经济的复苏提供了保障。从5月开始,欧洲经济逐步企稳,主要数据逐月回升,服务业PMI和制造业PMI在7月重回50荣枯线以上。在此阶段,欧元区经济的复苏速度领先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基本面的比较优势令欧元获得了上涨的动能,促使欧元兑美元从5月初的1.0981涨至8月末的1.1936,升值幅度达8.7%。
阶段五:欧洲疫情二次暴发,欧元徘徊后再走强
8、9月份以来,疫情二次暴发的风险在欧洲国家集聚,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减缓。与此同时,其他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欧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