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恢复有力 风险犹存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以美元计算的中国货物贸易增长了37.4%。其中,出口增长38.6%,进口增长36.0%。与国别贸易数据发布的及时性相比,虽然全球贸易数据相对滞后,目前最新的全球贸易数据仅更新到4月,但已显现出上半年全球贸易形势的端倪。
2021年上半年全球贸易形势呈现五大特点
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1—4月,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增长10.79%,货物贸易额同比增长23.33%。总括而言,上半年全球贸易形势呈现如下五个特点。
第一,全球货物贸易恢复速度快、力度大。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货物贸易大衰退,货物贸易量下滑12.7%。2010—2018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均为正,平均增速是4.2%。2019 年全球货物贸易微弱下降0.1%。2020年,由于疫情冲击,全球货物贸易下降5.1%。与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货物贸易的冲击相比,此次疫情冲击的影响要小很多;同时,冲击之后的恢复速度也更快。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后的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4.5%,绝对量未达到危机前2008年的水平;但是2021年1—4月的贸易量,已经达到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
第二,新兴经济体恢复力度大于发达经济体,亚洲区域恢复力度大于其他区域。1—4月,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长8.81%,远低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15.66%。从区域来看,亚洲经济体外贸增速普遍较高。一季度环比增速,亚洲出口增长7.8%,北美和拉美地区出口增速分别仅为0.1%和0.2%,欧洲地区出口甚至下降了0.3%,其他地区出口增长也下降了6.4%。从国别来看,1—4月,中国出口最强劲,增长38.12%;日本出口增长10.15%;欧元区出口增长10.08%;美国出口仅增长4.27%。
第三,医药产品贸易保持活跃态势。即便在疫情严峻的2020年,医药产品也是逆势增长。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在全球贸易萎缩的情况下,医药产品增长16%。口罩、呼吸机、消毒器和超声波扫描仪更是强势增长31%。医药产品占全球货物贸易的比重从2019年的5.3%提升到2020年的6.6%。其中,中国是出口医药产品最多的国家。2021年上半年,医药产品贸易保持了活跃的态势,中国出口的医药材及药品增速达93.6%。其实,不只是医药产品,由于疫情的特殊需要而保持需求量的产品贸易也异常活跃,如常说的“宅经济”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以及家庭个人为避免公共交通增加对汽车的需求等。
第四,货物贸易恢复力度大于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恢复仍需要时间。此次疫情冲击的特征是对服务贸易的冲击大于货物贸易,在反弹时,服务贸易反弹力度也小于货物贸易。相比国际金融危机,疫情最大的特点是限制了人员的跨境流动。这对航空、酒店、旅游、商务服务、教育乃至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都有很大的影响。只有疫情在全球得到控制,跨境人员流动恢复到疫情之前,服务贸易才会重新恢复。2021年上半年,大部分经济体的服务出口依然是负增长。比如。1—4月,美国和英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分别下降7.37%和2.79%。这与货物贸易的恢复相比,形成较大反差。
第五,货物贸易的产品价格普遍上升。2021年1—4月,能源类产品价格平均上涨46.47%,初级产品(燃料除外)平均价格上涨51.41%。产品价格上涨是普遍现象。全球货物出口价格平均上涨12.86%。其中,发达经济体出口价格上涨11.76%,新兴经济体出口价格上涨14.86%。这反映出在疫情恢复期间,供给的恢复仍未跟上需求的增长。
总之,2021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反弹力度很大,但是存在国别、区域、产品的差异性。全球服务贸易仍然低迷,仍在下降。货物贸易产品价格普遍上升。
全球贸易下半年仍会保持强劲恢复态势,但面临较多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