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立足科技赋能 支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考察时指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外汇局陕西省分局(下称“陕西省分局”)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支持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这一重大战略,立足科技赋能,创新研发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中欧班列应用新场景,为企业融资增信、融资增速,在支持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中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树立“外汇为民”的良好形象,不断提升辖区市场主体在外汇金融领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长安号”快速发展对外汇金融服务提出内在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空运、海运运力紧张、运价上涨,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联通亚欧大陆的主要桥梁和绿色通道,在全球供应链危机时刻,突破重重难关,开辟贸易通道,有力保障了跨国经贸往来和全球供应链稳定,为全球抗疫和提振经济输送“中国力量”,用行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担当与作为。2021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1904列,较上年同期增长20%,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的近30%,成为陕西省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长安号”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物流公司、贸易企业、生产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长安号”产业链相关市场主体,对融资、跨境结算、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外汇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这类企业以轻资产、无抵押、高周转的小微民营企业为主,普遍面临资金压力和融资难题。例如,因国际铁路运输时间较长、路途复杂、境外客户采用货到付款方式等原因,境内货代公司、贸易公司普遍面临代垫运费或代采物资带来的资金紧张问题。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相关调研显示,“长安号”中小货代月均垫资400万—800万元,大型货代垫资更多。回款周期方面,根据“长安号”运输流程、结算流程,货代公司垫付运费回款以及出口企业代采物资回款一般需2—3个月;然而,由于抵/质押资产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担保以及企业存续年限较短、业务规模较小、信用记录不全等原因,再加上对此类企业开展尽职调查的成本高,银行、担保机构在融资产品和服务提供上缺少积极性,企业从银行获得融资的难度较大。少数企业即使通过供应链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获得融资,也需要支付高昂的融资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陕西省分局聚焦“长安号”产业链相关企业对外汇金融服务的需求,积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举措,通过组织工作专班、深入调研,多方对接需求,先后形成调研报告和解决方案,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陕西省分局经人民银行和总局批准,制定了包括“支持创建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在内的13条政策措施;同时,立足科技赋能,深挖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潜力,设计研发并积极争取到率先在陕西试点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中欧班列应用场景(下称“新场景”),并支持其对接陕西省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下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共同促进银行提升外汇金融服务效能,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精准发掘新场景功能 推动形成“班列+数字金融”新模式
2021年以来,陕西省分局与“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方——西安国际港务区密切协作,联合召开项目需求论证会,与金融机构、企业代表、开发团队凝聚共识,共同确定了新场景的建设思路和功能需求。新场景具体包括以下四项功能。
一是“企业经营信息查询”功能。银行可以借助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所沉淀的数据,查询企业基本信息、历史订舱信息、历史融资信息等相关数据,应用区块链存证技术,丰富贷前风控评价指标,进而增强企业融资信用水平,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
二是“轻资产企业信用贷”功能。“长安号”运营方发挥自身的业务运营职能,通过在线共享优质企业名单,提升金融供给与企业需求匹配度,解决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银行精准识别资质良好的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