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新兴经济体经济修复困局与加息预期

来源:《中国外汇》2021年第24期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2020年全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为-7.3%,而俄罗斯、土耳其、南非等国的GDP增速已下滑至历史低位,至今仍处于艰难复苏阶段(见图1)。未来一段时间,在疫情影响持续、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增加和通胀形势严峻等因素的制约下,新兴经济体复苏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此外,随着美联储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新兴经济体大概率将继续当前的大规模加息操作,但此举可能会对其经济修复造成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Snipaste_2022-01-04_11-04-53.jpg

疫情影响持续与内生动力不足削弱了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基础

2020年,由于新兴经济体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具有明显弱势,遭遇的经济挑战也相对更大。2021年,除中国、印度等部分国家外,新兴经济体疫苗接种进度普遍较慢,疫苗供应严重短缺。综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发达国家的疫苗接种率普遍达到了70%以上,部分国家超过80%;而新兴经济体国家在2021年的整体疫苗接种率很难达到20%。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疫情的负面影响仍将持续,限制新兴市场的复苏步伐。

从更长期看,目前市场和机构对于部分新兴经济体疫情后经济复苏的前景仍有一定的担忧。主要的担忧在于,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内部经济结构并不稳定,缺乏内生性增长动能,叠加国际贸易规则竞争、大国政策溢出等风险,未来的复苏进程会受到更多层面的制约。客观上,一些具备资源能源储备优势的新兴经济体如巴西、智利等国,在2021年借助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良好预期获得了一定的贸易顺差。以巴西为例。由于巴西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外贸以资源能源出口为主要驱动,在粮食、原油和铁矿砂等国际大宗商品需求上涨推高商品出口价格的背景下,2021年上半年其外贸顺差同比增幅达68%,创下近三十年历史最好水平。但对于巴西、俄罗斯、土耳其等内生性增长动能缺乏的国家而言,其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对能源资源的需求,经济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复苏基础并不牢固。

IMF在2021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为6.4%;到2024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的总产出预计仍将比疫情前的预测值低5.5%。从当前的态势看,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节奏要明显快于新兴经济体,而新兴经济体内部的复苏分化也在加剧,内生性增长动能不足的经济体增长前景更不明朗。

新兴经济体财政政策的施展空间有限

当前,除了少数几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外,低收入和内部发展不平衡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面临债务水平高企的困境。不断上升的财政赤字和债务率,使这些国家未来财政政策的施展空间变得极为有限。

自疫情暴发以来,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出现恶化,经常账户差额失衡有所加剧。从直接投资净额看,近十年来,新兴经济体直接投资净额始终在 [-300,-400] 亿美元区间。IMF的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外债总额从2008年的4716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1143亿美元,增幅高达136%;2020年外债总额占GDP的比重则超过30%。而新兴经济体的外债偿付额则从2010年的1万亿美元升至2020年的3.9万亿美元,更是增加了四倍。这表明,新兴经济体外债负担较重,大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处于不平衡状态。此外,2021年4月IMF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平均总体赤字占GDP的比率达到9.8%,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则为5.5%。根据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的统计数据,2020年,新兴经济体外债总额温和增长5.1%,较2009—2013年平均增速低了7.1个百分点;而同期新兴经济体的债务率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