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穿越风险激流 稳固宏观大盘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7期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这是对2021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外部形势变化的最新概括。当前,欧洲采取“与病毒共存”策略,美国承认对通胀的误判并加快收紧货币政策,俄罗斯在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意味着这三个大型经济体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中,几乎同时触发了疫情、通胀和地缘政治三大外部风险,并且相互交织、形成共振。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三大外部风险并不是一个平行关系,而是存在着影响范围的不同。欧美放松抗疫政策带来的疫情再度扩散的风险是全球性的;通胀风险虽然分散在全球各地,但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亚太经济体的通胀水平仍然比较温和;地缘政治冲突的范围看似最小,仍限于俄乌两国,但围绕着这一局部战争衍生的经济金融制裁和国际政治较量,又使得个别国家的地缘政治冲突形成“涟漪效应”,再度扩散至更大范围的通胀风险和更加严重的疫情风险(见附图)。

Snipaste_2022-04-14_10-48-08.jpg

当前全球三大外部风险的共振和涟漪,与乌利希·贝克所描述的全球风险社会“去本地性(Delocalization)”“不可计算性(Incalculableness)”和“不可赔偿性(Non-Compensatability)”三大风险特征高度一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防范、应对和化解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就成为了“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保证。

慎终如始,以最小代价应对疫情风险

新冠病毒的演变规律使疫情向长期化、复杂化发展,而欧美国家防疫策略的调整更是助推了这一过程。同时疫情的长期化和复杂化进一步带来全球经济“脱实向虚”与社会矛盾的持续激化。

疫情长期化、复杂化使我国“外防输入”压力增大。今年以来欧美国家逐步放松疫情管控措施,实施“与病毒共存”策略,对我国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过去大约每4至6个月会出现一个强大的变异株,而奥密克戎(Omicron)和德尔塔(Delta)这类变异株能让针对之前新冠变异株的疫苗抗体效力减弱。以美国为例,美国在2021年底接种至少一针的疫苗接种率就已接近75%,但今年前两个月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仍超过40万人。而我国自然感染率低是优势也是劣势,几乎完全需要通过疫苗建立免疫,考虑病毒的演变以及欧美抗疫策略转向,疫情可能进一步向长期化和复杂化发展,“外防输入”压力或有所增大。

全球经济面临“脱实向虚”风险。疫情长期化、复杂化使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持续存在,根据谷歌移动指数,美国人居家时间较疫情前上升约5%,并且已经不再下降。不受疫情限制的虚拟经济由此迎来快速发展,包括比特币、稳定币和智能合约在内的数字加密资产在疫情后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21年年底,数字资产规模在过去两年增长超过10倍,达到2.1万亿美元,已经超过澳大利亚、巴西、西班牙、意大利等重要股票市场的规模,并且交易十分活跃,日交易量可达其市值的7%。同时元宇宙概念的流行进一步刺激了虚拟资产交易,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游戏Axie Infinity和Decentraland以数十万、上百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在虚拟世界中的“土地”出售。可见,随着疫情对实体经济构成持续压制,可能令市场从虚拟经济寻找新的出路,带来经济“脱实向虚”的风险。

社会矛盾面临进一步激化风险。疫情加剧了全球不平等现象,首先是国家内部的不平等,疫情从医疗、教育、收入等多个维度令贫困和脆弱社会群体受到更多伤害,疫情后主要国家的财富不平等程度进一步加剧,2021年美国前10%人群的财富份额相比2020年上升0.33个百分点,逆转2013—2020年的小幅下降趋势;其次是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这更多体现为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免疫鸿沟”,发展中国家受限于资金和技术,疫苗接种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四个收入组别国家分类,当前高收入国家完全疫苗接种率为72%,中高收入国家为71%,中低收入国家为46%,而低收入国家仅10%,应对疫情的资源不平等状况也加剧了全球的不平等现象,令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的风险增加。

在此背景下,我国疫情防控将更加科学精准,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充分体现了科学精准防控导向,在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的同时,也调整了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由于相关研究已经表明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密切接触者中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新版方案将出院标准中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3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将有助于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制度发力,保供稳价应对通胀风险

从通胀的强度看,过去一年海外通胀势头迅猛,截至2022年2月,彭博基于各国购买力平价国内生产总值(GDP)加权得到的全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已上升至约6.5%;从通胀的广度看,高通胀也并非美欧独有,笔者统计了全球范围内75个主要经济体的CPI情况,其中64%的经济体CPI高于5%,81%的经济体CPI高于3%。发达经济体中,仅日本和瑞士CPI仍位于3%以下;新兴经济体中,除了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等部分亚太经济体和沙特、约旦等部分中东经济体,主要新兴市场也都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