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货币经纪公司外汇经纪业务发展现状及建议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7期

货币经纪公司作为重要的市场服务中介,能够起到增强市场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主体逐步增多,产品呈现复杂化趋势,越来越多的批发市场交易商开始通过货币经纪公司撮合开展外汇交易。本文拟在分析我国外汇经纪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货币经纪行业发展经验,就如何推动外汇经纪业务长期健康发展给出相应建议。

货币经纪公司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根据《货币经纪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5年第1号),在我国进行试点的货币经纪公司是指经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通过电子技术或其他手段,专门从事促进金融机构间资金融通和外汇交易等经纪服务,并从中收取佣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货币经纪公司只提供经纪服务,不从事自营交易。其经纪业务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实行行业准入管理。在我国境内设立货币经纪公司并从事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需要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批准。目前,我国境内已设立五家货币经纪公司开展主要外汇业务的经纪服务。

二是普遍引入国际战略合作者。截至2020年,境内五家货币经纪公司均为合资设立,中方股东绝对控股,外方股东均为业内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货币经纪公司。通过引入大型国际货币经纪公司,有助于发挥其在管理、网络建设、人才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为我国金融机构提供国际水准的经纪服务。2021年7月,第六家获批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开业,是境内首家外资独资货币经纪公司,股东为日本上田八木短资株式会社,注册资本6000万元人民币。

三是外汇经纪业务主要集中在外汇衍生品交易。目前,外汇即期交易由于标准化程度较高,主要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撮合完成,货币经纪公司外汇经纪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掉期、远期、期权等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外汇对外汇衍生品。根据近两年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与货币经纪公司撮合成交数据估算,原五家货币经纪公司在外汇掉期交易与外汇期权交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四是主要客户群体集中于境内银行。货币经纪公司外汇经纪业务服务对象涵盖境内与境外金融机构,境内金融机构主要为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境内分支机构以及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境外客户主要为境内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根据货币经纪公司撮合成交数据估算,货币经纪公司外汇经纪业务量主要集中在前十大客户,这一点与银行间外汇业务交易集中在境内大型银行做市商有关。

五是相较于货币经纪公司整体收入而言,外汇经纪业务收入占比偏低。根据我国五家货币经纪公司近两年的年度审计报告,货币经纪公司外汇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占公司全部佣金及手续费收入的比重不足20%,这既与银行间本外币市场交易规模有关,也与外汇经纪业务客户签约率较低有关。

六是外汇经纪业务以声讯经纪为主,经纪人能力是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目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已具备了相当完善的硬件交易系统,通过电子经纪系统为国内金融机构提供外汇交易经纪业务,外汇即期业务就是主要通过该渠道完成交易的。但货币经纪公司仍然主要通过声讯方式以及路透、QQ等即时通讯工具向交易商提供经纪服务,没有专业化的电子经纪平台。鉴于此,交易撮合成交情况与经纪人信息获取数量与质量有很大关系,货币经纪公司的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依赖经纪人的获客与专业能力。

货币经纪公司外汇经纪业务存在的问题

同质化竞争现象明显,容易引发不规范的外汇市场行为。由于法律法规和市场发展阶段等原因,我国货币经纪公司外汇经纪业务基本集中在外汇衍生品领域,业务范围相对有限。此外,由于拓展境外市场客户成本较高,主要客户群体集中于境内银行。鉴于此,外汇经纪业务同质化竞争现象明显,货币经纪公司争抢大客户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货币经纪公司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可能存在协助交易商进行不当市场操作的情况,违反外汇市场管理规定或自律准则,影响了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公平与效率。

经纪服务签约率低,存在无效委托的法律风险。监管机构及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相关文件中均明确规定经纪商与交易商应签署经纪业务服务协议,旨在有效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然而,当前国内交易商签约动力不足,为货币经纪服务支付佣金的理念并未深入人心。而货币经纪公司为留住优质交易商以做大业务量,往往接受不签约提供服务,易引起后续法律风险与违约纠纷。

外部培训认证体系尚未建立,经纪人员素质不一。当前货币经纪公司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出管理人员经验丰富、一线经纪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而有关货币经纪业务的培训资格机制尚未形成,自律机制组织的培训由货币经纪公司经纪人自愿参与,不作为行业准入的硬性规定,行业“门槛”偏低。

服务方式传统,低利润与高风险并存。声讯经纪人工成本较高,交易撮合依赖经纪人与声讯交流效果,导致报价成交效率不高,交易的可追溯性、稳定性、安全性和保密性不能得到保障,易引起操作风险甚至违规行为,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广大客户对高质量、高效率经纪服务的要求,制约了经纪服务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数据用途不受规范,存在非公开数据销售现象。目前,相关监管部门文件规定,货币经纪公司可以以自身名义在信息披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