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汇率风险管理措施再升级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服务服务实体经济有关措施的通知》(汇发〔2022〕15号,以下简称《通知》)。一方面,《通知》通过丰富外汇衍生工具,完善银企服务平台,加强外汇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外汇市场发展。另一方面,《通知》通过扩大合作办理外汇衍生品的业务范围,下沉开展服务的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了中小微企业开展汇率风险管理。在上述促进措施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汇率风险管理的能力,成为当前商业银行跨境资金交易的新挑战。《通知》助力市场主体汇率风险管理措施再升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丰富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类型
人民币外汇期权自2011年推出以来,伴随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完善发展,已经成为继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之后的重要衍生品工具,在对冲汇率风险、管理企业汇率敞口方面表现优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得益于外部需求扩张,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企业对于汇率敞口的管理和对冲需求日益加大,外汇局也加大宣导汇率风险中性原则,推动市场主体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帮助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的环境下,企业在进行外汇套保时需要精细管理自身的财报需求、现金流收付时间等,外汇局适时推出人民币美式期权和亚式期权,丰富了期权类型,充分响应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更好地贯彻汇率风险中性理念,聚焦生产经营主业。美式期权相较于欧式期权的优势在于行权的时间更加灵活,期权买方可以自由选择在到期日之前是否进行行权操作,既贯彻了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又和企业自身的支付需求更好匹配。亚式期权相较于欧式期权的优势在于取用一段时间的平均价格作为结算或执行汇率,期权价格相较于欧式期权明显降低,且期权买方可以有效规避到期日接近时市场剧变的风险,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套保成本,满足了汇率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套保频率,减少相关手续操作,使企业更好地专注于生产经营。
支持银行完善自身外汇风险管理
《通知》在支持实体经济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同时,支持银行完善自身外汇风险管理,允许银行基于实需原则办理自身项下外汇套保,推出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措施更加全面。
一是简化银行资本金本外币转换要求。符合相关要求的银行资本金(营运资金)本外币转换可自行审核并留存有关真实性资料后办理(需提前20日书面告知所在地外汇局分局),使得银行资本金项下的本外币转换办理程序得以简化。
二是进一步简化银行贵金属业务项下相关外汇敞口管理要求。银行在境内办理以人民币计价的即期贵金属买卖业务,以及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从事的黄金和白银现货延期交收业务,在境外市场平盘贵金属交易敞口而形成的外汇敞口,可自行办理自身结售汇交易平盘。为支持国内贵金属业务的发展,外汇局于2012年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银行贵金属业务汇率敞口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2〕8号,已废止),推出若干贵金属业务项下的外汇管理支持措施,国内贵金属市场近些年来得到蓬勃发展。本次《通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报备等相关要求,有力支持银行开展贵金属对客和做市业务发展,体现了外汇管理便利化。
三是银行自身项下的黄金进口、利润、资本金(营运资金,不含政策性注资)、直接投资等形成的外汇敞口,可按实需原则办理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业务进行套期保值,并应自行留存有关真实性或支持性材料。银行自身项下衍生品交易视同对客衍生品交易纳入银行结售汇统计。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推进,银行自身也存在就相关汇率敞口进行管理的内部需求。《通知》允许若干场景下的银行外汇套保可按实需原则自行开展,并可纳入相关结售汇统计,使得银行自身的汇率套保行为流程简化,分类更加清晰。
扩大合作办理外汇衍生品范围
《通知》还扩大了合作办理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业务范围。该措施是对现有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资源的整合升级,将124家具有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业务资格银行的软件资源、中小金融机构在县域地区开展金融服务的硬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