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期权新品种初实践
2022年5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有关措施的通知》(汇发〔2022〕15号,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新增人民币对外汇普通美式期权、亚式期权及其组合产品是继2011年外汇市场推出普通欧式期权以来的又一重磅政策,标志着我国境内人民币外汇期权产品逐步与国际及离岸人民币市场接轨。金融机构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对企业的汇率避险服务,提升外汇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
新增外汇期权品种“水到渠成”
具备充足的市场条件,符合当前市场主体风险管理水平
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势不断增强。近几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年内汇率最高值与最低值波幅)最高达到9.6%。市场主体逐步树立汇率风险管理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汇率避险工具。随着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宣导,企业不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完善风险管控措施。欧式期权作为企业外汇套保可选工具之一,交易量逐年增加,2021年国内银行对客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量较2020年上涨26%。欧式期权推出十余年,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基础设施、风险管理人员建设和风险管理整体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市场主体的需求及风险管理能力,均已具备开办美式期权、亚式期权等交易工具的条件,新产品业务应运而生。
解决市场主体痛点,满足外汇避险内在需求
普通欧式期权可帮助企业完全锁定汇率风险,同时保留汇率市场波动的获利机会,但在交易结构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由于行权日、执行汇率均固定,对于特定场景下的企业需求无法有效满足和覆盖;二是买入欧式期权需要支付较高的期权费,因此在企业客户端普及度偏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过多年业务实践不断推陈出新,除买入、卖出单一产品外,还有远期与期权、买入期权与卖出期权等组合产品,在欧式期权基础上产品的创新空间已相当有限。此次《通知》新增美式期权、亚式期权及其组合产品解决了市场主体上述痛点,满足企业灵活、多样化的避险需求。
丰富外汇衍生品,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
《通知》在诸多细节上丰富外汇衍生品供给,便利金融机构服务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除新增美式期权、亚式期权,《通知》还规定,对于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项下的损益、期权费,境外客户可以选择外币结算;《通知》还扩大了合作办理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业务范围,在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基础上进一步放开合作办理人民币外汇掉期、合作办理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进一步提升外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新增外汇期权品种应用及业务落地体验
新政准备充分,市场快速响应
2021年11月26日,外汇局发布《关于支持市场主体外汇风险管理有关措施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新增美式期权、亚式期权后,金融机构积极响应,调研和对接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需求,提前做好新产品业务落地和推动工作。以中信银行为例,一方面加快推进内部产品创设、拟定操作规程、准备法律文本协议、启动相应系统开发等工作;一方面对接市场主体需求,发挥“外汇管家”服务优势,基于对企业经营情况及需求的把握,提前对适合办理美式及亚式期权的企业“一对一”开展产品宣导和服务,确保企业知晓交易结构及其收益风险。经过半年的前期准备和“预热”,《通知》发布后,金融机构快速开展相关业务。中信银行当日晚间就落地境内首笔美式期权、亚式期权,四家分行相继落地多笔业务。
业务应用落地,展现政策优势
通过对美式期权、亚式期权的初步实践,市场主体能够深切体会到新增外汇期权品种的特色与优势。
优势一:满足企业灵活的外汇套保需求。此前,企业通过欧式期权对未来外币资产负债进行外汇套保时,行权日及资金交割日均固定。企业如无法确定未来结售汇日期以及面对订单可能面临延误的情况,只能办理交割日更为灵活的远期结售汇,或放弃买入期权行权及进行卖出期权的反向平仓。美式期权可以解决欧式期权不具备的灵活安排交割时间及进行现金流配置的问题。
美式期权买方可在存续期内随时选择是否行权获得现金流,在行权时间上获得更多的选择权,面对震荡的人民币汇率市场行情能够更好地把握有利时机锁定汇率。比如一家企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导致未来现金流收支时间尚未确定,可选择买入美式外汇看涨期权(人民币对美元)进行灵活套保,期限1个月,执行汇率6.70,合约期内一旦结算汇率触发行权条件(结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