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常备互换协议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15期

今年7月初,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人民币/港币常备互换协议,将双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货币互换安排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巩固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内地和香港贸易投资便利化、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常备互换协议的内涵和推出时代背景

货币互换又称货币掉期,按照参与主体不同,一般包括商业性的货币互换和央行间的货币互换。其中,央行间的货币互换是指两国央行按照约定的期限、汇率、利率等交换两国本币或可自由兑换货币。央行货币互换主要是为了降低双边经贸交易成本,减少在国际支付和结算过程中对第三方货币的依赖,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剧烈震荡、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生流动性危机的情况下,可降低国际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流动性危机对本国实体和金融部门的冲击,起到稳定本币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的目的。

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0年初的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后,央行货币互换对于经济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在常态条件下,市场主体可依靠自身信用和持有的抵押品从金融市场中获得外币融资,然而当金融市场处于危机状态下,主要金融资产面临集中抛售压力,跨境资金将回流发达经济体,市场主体可能将无法顺利获得外币资金用于贸易支付和对外债务偿还,此时需要官方机构介入向市场提供紧急外币流动性,以平抑市场波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包括中国、韩国等在内的亚洲外向型经济体出口规模下降,一个原因是全球经济下滑导致的外需萎缩,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亚洲各国长期存在的“货币原罪”问题,即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主要为美元,而随着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出现“美元荒”现象,亚洲各国国际贸易由于缺少结算货币而进一步下滑,加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也是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率先与亚洲各国启动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的原因。2020年年初,国际金融市场巨震和“美元荒”问题再次凸显时,美联储与主要央行之间的美元货币互换体系对于稳定全球美元流动性、平抑金融市场波动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央行间的货币互换对于稳定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人民币货币互换体系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安全网络的重要补充。在2009年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后,中国人民银行也加快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步伐。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与包括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新加坡、澳大利亚、欧元区、瑞士、俄罗斯、卡塔尔、加拿大等在内的4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其中,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货币互换最早在2009年1月签署,当时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元港币,协议期限三年,后续在2011年11月、2014年11月、2017年11月和2020年11月四次续签,规模逐渐扩大至5000亿元人民币/5900亿元港币,直至此次取消期限限制,并将规模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9400亿元港币。

常备互换协议契合了中国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蓬勃发展的需要。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程度扩大,中国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逐渐进入新阶段,从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结算中的使用向推动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和资产管理等领域的使用转变,即应用重点从以实体为主向金融和实体并重转变。

从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指标看,中国香港具备四项显著优势。一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截至2022年5月,中国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达到8504.5亿元,同比增长3.6%,较2009年初增长了接近15倍;截至2022年2月,中国香港人民币贷款规模达到1766亿元,同比增长11.1%。中国香港市场人民币资金池不断积累,人民币存贷款需求不断增长,为中国香港做大人民币业务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市场和人民币外汇交易中心。过去三年,中国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一级市场发行规模均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发债主体日益多元化,境外企业占比增加,债券发行动机也逐渐多元化,部分企业发债是为了内地业务发展融资,部分企业将获得的人民币资金通过掉期转换为其他货币。此外,中国香港还是重要的离岸人民币外汇和衍生品交易中心。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中国香港人民币外汇交易约占离岸市场的41%,高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伦敦与新加坡之和(约为38%)。三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2022年5月,中国香港离岸人民币支付额在全球中的占比约74%,远高于排名第二的英国(6.3%)和排名第三的新加坡(3.9%)。四是与内地金融市场拥有多项互联互通机制。随着沪深港通、中港基金互认、跨境理财通以及互换通等双向互联互通业务的推出,内地和香港在人民币业务方面逐渐向全领域开放演变,互联互通机制涵盖股票、债券、基金、理财、利率衍生品等领域,联通程度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将货币互换升级为常备互换,是顺应中国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相关业务发展。

常备互换协议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货币互换主要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美元荒”问题,而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币互换不仅有金融稳定功能,还有为双边贸易和投资提供融资的功能。对于内地和香港来说,人民币和港币的常备互换更有特殊价值,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有利于稳定香港金融市场信心,推动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和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第一,常备货币互换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条件是拥有稳定的对外输出流动性的渠道,为跨境结算、投融资、外汇交易等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常备互换协议将对离岸市场输出人民币流动性提供稳定渠道,将为境外主体获得、持有、使用人民币提供更多便利,外资企业可利用香港发达的金融市场筹集人民币资金,用于与中国内地之间的跨境经贸结算,有利于解决过去离岸市场人民币融资渠道少、流动性不足和融资成本偏高等问题。另外,随着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的丰富,相应的金融创新产品和衍生品将得到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将由贸易驱动向“贸易+金融”双轮驱动转变。特别是随着股票、债券、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