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跨境并购担保债务承接类保函实务剖析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16期

在企业跨境并购过程中运用涉外保函,可以利用银行信用保障并购双方顺利达成交易,有效降低跨境并购风险。本文通过分析中德跨境并购中银行存量保函反担保案例,并对此类涉外保函的开立进行梳理与总结,为银行拓展跨境并购债务承接保函业务提供借鉴。

跨境并购案例基本情况

中国A公司隶属于某中资银行重点客户某船业集团。A公司全资成立了境内特殊目的A1公司,A1公司在德国全资新设特殊目的A2公司,A2公司与德国B公司通过签订股权出售及购买协议(SALE AND PURCHASE AGREEMENT)收购了其德国C公司100%股权,成为其全资股东。德国C1公司原系德国C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芬兰C2子公司为德国C1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经过此次股权收购后,德国C1子公司直接成为特殊目的A2公司的子公司。C1公司与C2公司均成为中国A公司的下属公司。

德国C1子公司,与芬兰C2子公司在德国及瑞士多家银行、保险公司已办理多笔存量非融资性担保业务(包括履约、质保和预付款保函,以下简称“存量保函”),受益人为德国及芬兰多家船厂,主要用于担保德国C1子公司与芬兰C2子公司为邮轮及客船提供内装各区域总包服务合同项下的履约、质保、预付款还款等责任。这些保函原本占用德国C公司在上述各银行与保险公司的授信。并购交易卖方德国B公司提出,并购完成后,可由中国母公司提供银行反担保,来覆盖原保函开立机构承担的担保责任。根据以上要求,某中资银行设计了中国A公司作为申请人,以德国C1子公司、芬兰C2子公司为被担保人,以存量保函开立金融机构(包括德国D银行、德国E保险公司、瑞士F保险公司及瑞士G保险公司)为受益人的银行反担保开立结构,并对于不同受益人的要求,设计了不同格式的“反担保”,采用了包括信开、转递、转开在内的不同开立方式,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银行审核要点

基础交易真实合规性审核。由于受益人及被担保人均在境外,国内担保行对境外并购交易的背景真实性、担保的合规合理性需要进行严格审查,对当地市场的政治、经济及法律状况应有必要了解。另一方面,从对外投资政策合规的角度考虑,国内担保行也需审核并购交易是否符合《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确保跨境并购已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外汇局的备案或批准。

合同资料审查。跨境并购过程纷繁复杂,担保行对于合同资料审核更应审慎。首先,担保行应要求申请人提供股权出售及购买协议,其中包含明确的债务承接约定及开立相关保函的协议条款作为开立保函的依据。如本案例中,由于特殊目的A2公司与德国B公司签订的股权出售及购买协议中没有清晰地约定收购方需要开立债务承接保函,则需要申请人提供合同签订双方关于债务承接保函约定的其他资料,例如会议纪要、邮件等材料,以及申请人对于相关情况的说明函来作为补充。另外,申请人还需提供所有存量保函正本复印件,以便国内担保行对存量保函的担保内容、性质、金额、有效期、转让条款、法律条款等关键条款有明确了解,确保国内担保行开出的反担保能有效涵盖存量保函对应条款,但不超出存量保函开立机构所承担的担保责任。银行在审核时需要对逐笔存量保函的内容进行核对,保证其内容与反担保格式中列举的关键信息一致。如存量保函数量众多,应将保函各关键要素以清单形式列出以方便后续审核。

资金风险及外汇合规审查。由于存量保函被担保人注册地均在境外,按照《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国内担保行开立的反担保应划归为内保外贷。对这一种类的跨境担保,除在开立准备阶段做好对申请人的尽职调查外,还应着重对国外被担保人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确认担保用途在其正常经营范围内,以掌握存量保函业务的基础合同履行状况,确保其未发生过违约事项且未来可正常履行合同,以尽量规避国内担保行内保外贷履约风险。

法律风险审查。国内担保行需重点关注同一国家内的国内保函是否存在从属性保函的问题。如本案例中,申请人向银行提供的德语存量保函均为从属性保函。此类债务承接保函的法律风险集中表现在部分存量保函从属性和银行反担保独立性的性质差异所带来的风险,国内担保行应结合两种性质担保在实务操作层面的具体差异,确定准入原则和风险控制措施。

对审核保函条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