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外汇管理助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

来源:《中国外汇》2022年第18期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东亚和东南亚经济快速发展,前有“四小龙”,后有“四小虎”。不料,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泰铢大幅贬值,引发东南亚、韩国各类市场的连锁反应,货币贬值、股市暴跌、企业纷纷破产。危机甚至波及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地区,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宏观经济,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本文重点回顾总结我国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和人民币不贬值的得失。

我国采取的外汇管理政策措施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出现人民币贬值的心理预期,一些外贸公司以多重手段逃套汇、非法骗购外汇资金日益猖獗,外汇黑市重新活跃。为此,外汇局与有关部门一道,多管齐下,整顿外汇市场和金融秩序。

首先,加强贸易真实性监管,完善进出口收付汇核销。一是坚持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原则,维护1996年我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改革成果。二是规范经常项目外汇收支行为,完善经常项目汇兑的监管。对不同金额的经常项目外汇收支采取不同管理方式,明确了外汇局、外汇指定银行真实性审核的金额划分以及审核程序。三是严格对个人和非贸易外汇收支管理,防止非法资本通过个人和非贸易渠道流出、流入,阻塞管理漏洞。加强外汇账户开立和使用监管。四是着重加强进口付汇核销的事后监管。要求银行在办理10万美元以上的进口货到付款业务的售汇、付汇时,事先通过邮政快递向海关进行二次核查,确认报关单的真实性后即可办理对外支付。在出现不法分子假造报关单核查结果之后,我国很快开通了海关、银行、外汇局之间的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极大压缩了核对时间,防止了外汇流失。五是将出口收汇核销工作重点转移到建立出口收汇考核制度,鼓励企业足额收汇,并对历年出口收汇逾期未核销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清理。1998年我国出口总额为1838亿美元,出口核销1814.4亿美元,出口收汇1445.2亿美元。

其次,完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防范和化解外资风险。一是鼓励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允许国内商业银行为外商投资企业发放外资金融机构担保项下的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改善了外企的经营环境。二是重申资本项下的外汇收入及时调回境内等,遏制资本项目外汇流入放缓势头。三是强化外债管理,将中资企业和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结构对外借款、项目融资以及远期信用证纳入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管理范围,将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以发债形式在外融资,以及可转换债券、大额可转换存单、商业票据等纳入发行外币债券管理范围。境内机构借用外债必须进行登记、还本必须按规定得到外汇局核准。四是加强国内外汇贷款的管理。所有境内债务人偿付国内金融机构的自营外汇贷款本金必须得到外汇局的核准。五是资本项目用汇应首先使用自有外汇,不足部分方可购买外汇。

再次,完善外汇管理法规,开展全国外汇检查。一是完善管理依据和惩处手段。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新增骗购外汇罪,为打击逃汇罪、非法买卖外汇罪提供有力武器;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部委发布有关规定,对骗汇、非法买卖外汇、违反售付汇管理等行为及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二是开展外汇外债检查。1998年8月,在国务院直接领导和部署下,人民银行、外汇局、外经贸部门、海关、公安协同开展外汇大检查。针对一些不法分子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行为,上述部门对1998年上半年企业进口购付汇的贸易真实性进行核查,主要是核查20万美元以上的进口报关单,共查实假报关单13800多份,涉及骗汇金额110多亿美元。其中的23起大案要案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此举有效遏制了利用假报关单骗汇的势头,维护了正常外汇金融秩序。

由于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兼顾了鼓励企业正当经营和规范外汇收支行为,并且国家层面采取了一揽子配套措施,我国在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同时,外贸出口在不利的条件下仍保持了增长。1998年出口总额为18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对亚洲出口982亿美元,下降了9.9%,对其他地区的出口额则达856亿美元,增长了15.8%。

危机期间人民币不贬值的得失评估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政府对金融领域的风险保持高度的警觉,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和治理整顿措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软着陆”,较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为抵御这场突然来临的危机打下了基础。危机期间,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对外经济大盘的措施。其中,在稳定出口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深化外贸企业改革,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加工深度,降本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权;优化出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