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深化资产负债管理 提升资产质量效益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2期

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三重压力”叠加“两大变量”的情况之下,稳增长离不开稳投资的有力支撑。为此,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号,下称“19号文”),提出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向、方式以及支持政策等。盘活存量资产的过程,本身也是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的过程,将有助于释放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19号文引导和支持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多、建设任务重、负债率较高的企业,通过多种手段,形成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的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行业企业绝大多数仍以重资产模式运营,盘活存量资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筹集新增投资所需资金,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合理优化资产结构。为实现该目的,很多基础设施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由于基础设施行业企业的资产和资金密集特性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相似性,因此,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也悄然在基础设施企业间推行。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原则

资产负债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北美精算协会将资产负债管理定义为:资产负债管理是管理企业的一种活动,用来协调企业对资产与负债所做出的决策;它是在给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有限资源的约束下,为实现企业财务目标而制定、实施、监督和修正企业资产和负债的有关决策的过程。资产负债管理是机构优化资本配置、前瞻性地引导业务的有力抓手。如今,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认识到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将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嵌入公司生产经营、投资决策和财务管理工作中。2022年初,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各中央企业要着力推动四个变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加快构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通过资产负债的战略匹配,企业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新增投资;另一方面可以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控制风险的同时,提高资产质量,实现更高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一是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资产负债管理经过多年演进,思路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从传统的以“资产定负债”或“以负债定资产”的单一管理模式,已逐步发展为“资产负债与资本资产”的动态、循环管理模式。从最初的围绕防范风险展开,逐步发展为采取各种措施来“控风险、提质量、增效益”。在此背景下,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是以资产负债表各科目之间的“对称原则”为基础,来缓解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达到三性的协调平衡。其核心是落实以经济利润与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根本的价值管理理念,强化资源有偿使用的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目的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资产负债管理应遵循总量原则、对称原则、互补原则和分散原则。总量原则即资产与负债和权益实现总量均衡。总量均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建立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对称原则指负债与资产要在期限结构上保持对称,稳定性负债运用于中长期资产,非稳定性负债运用于短期资产;互补原则指将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综合考虑,以全面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达到总效用的最大化;分散原则指通过优化资产组合,使风险资产总量适当分散,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基于此原则,从资产角度要通过资产结构优化和资产质量提升来提高资产收益率,促进资产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最优组合;从负债角度要建立满足流动性管理需求、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负债管理体系,安排长短期融资比重、债务规模和到期时间,推进融资来源多样化,保持稳健的资产负债结构,用好权益资金,合理控制负债规模和融资成本。

资产负债管理的应用展示

Z公司为大型中央企业,主要从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管理。在基础设施领域,要想成为行业龙头,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近年来,该公司已投入大量资金,积累了大量资产,随着投资规模扩大,负债规模也在不断提高。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目前企业经营效益不及预期,债务风险加大;同时,新的投资项目又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此背景下,该公司制定了“十四五”期间“平台化”转型战略,提出要打造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管理平台。“平台化”要求资产不断地“有进有出”,能将资产端和资金端打通,且持续循环。由于Z公司对于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要求与金融机构非常相似,因此,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推动资产负债管理。

对标分析,确定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指标值

要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目标,首先要确定符合行业特性和企业发展阶段的关键指标,包括反映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资产负债率和有息债务率指标,反映盈利性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为此,Z公司选取了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优质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等作为对标对象,详细分析其财务指标及经营策略。

首先,对标分析结果。资产负债率方面,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近60%,Z公司近三年均不足40%;有息债务率方面,同行业上市公司近三年有息负债率算术平均值为40%左右,Z公司近三年不足35%。资产负债率和有息债务率在行业中均处于较低水平,还可适度提升。同时,Z公司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通过适当提高负债率,有助于扩大资产规模,提升资产质量。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同行业上市公司近五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维持在9%—11%(不考虑疫情影响),Z公司近五年为9%左右,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处于中下游水平,尤其是与行业领先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努力提升净资产收益率。不过,当前基础设施领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外部监管机构及行业主管部门对基础设施行业的资产负债相关指标并无硬约束和指导性目标。

其次,确定关键指标的阈值。Z公司根据上述对标分析结果以及“十四五”战略规划,结合行业特性和财务结构特点(负债中绝大部分为有息债务,资产负债率和有息债务率接近),Z公司明确未来五年资产负债率和有息债务率分别控制在50%和45%之内为较为合理水平;净资产收益率目标为超过10%。

对资产分级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经营策略

Z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各投资项目回报差异较大,取得优质项目的难度越来越大,选择投资领域、把握投资节奏和方式尤为重要。只有资产收益率满足市场或者投资者的预期,才能有更大空间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因此,Z公司主要从存量资产及增量资产两方面提升盈利能力。在存量资产方面,公司按照是否符合长期发展的战略方向,将资产分类为核心资产与非核心资产。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按照资产状况、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回报率、负债率等指标差异,引入分级管理方式,不同级别资产采取不同的经营及退出策略(见附表)。

Snipaste_2023-02-</p>
		<div class=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