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我国ESG投资发展趋势及展望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2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投资迎来更大发展机遇,监管政策、投资方法和产品服务日渐完善。同时,仍面临生态体系不完善、投资者参与度不高等方面挑战,需要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我国ESG投资发展水平。

2022年ESG投资发展回顾

2022年,我国ESG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监管政策持续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有所提升,产品服务供给增多,投资者参与热情升高。

监管政策日渐完善

金融机构监管方面,监管部门注重推动金融机构践行ESG理念,积极开展ESG投资,支持我国绿色低碳发展。2022年,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引导公募基金行业总结ESG投资规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践行责任投资理念,改善投资活动环境绩效。

企业监管方面,各部委依据自身职能加快制定ESG相关政策制度。生态环境部建立环境监管重点单位筛选标准,发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工信部制定了工业领域、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等行业领域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在民间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中开展ESG评价;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要求在沟通内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ESG信息。

行业标准方面,为了建立我国ESG信息披露和评价标准,《企业ESG评价指南》《企业ESG披露指南》《企业ESG信息披露通则》《企业ESG评价通则》《企业ESG评价规范》等团体标准发布,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制定《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有利于推动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ESG投资体系。

企业信息披露水平提升

监管部门注重提升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水平,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要求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更新了上市规则,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内容,包括在公司治理中纳入社会责任、要求按规定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损害公共利益可能会被强制退市三个方面。

在监管政策推动下,上市公司更加重视ESG信息披露。根据万得(WIND)数据,2022年我国共有1450家上市公司发布独立ESG报告,相比2021年,上市公司披露率上升4个百分点,达到31%。从不同行业来看,金融业上市公司披露比例最高,达到88.10%;其次是文化体育业,披露率超过50%;制造业中超700家上市公司公布ESG报告,是公布数量最多的行业。

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产品服务

我国金融机构践行ESG理念,积极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等国际性组织和平台。截至2022年末,我国共有123个机构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其中资产所有者4家,投资管理机构91家,较2021年末上升46%,保持较快增速。根据《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1%的受访资产管理机构ESG投资已有实践,较2021年上升15个百分点,不过主要以公募基金行业为主,其他资管机构ESG投资实践仍较滞后。

从ESG产品服务看,公募基金以及银行理财成为ESG投资产品的代表。公募基金方面,2022年末,我国存续的ESG公募基金数量为158只,规模约为1483.8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型ESG公募基金数量为97只,规模为1213.41亿元;被动管理型公募基金数量为61只,规模为270.40亿元,ESG公募基金主要以主动管理为主。相比2021年,ESG公募基金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受到资本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规模下降了9.4%。银行理财方面,我国存续ESG银行理财产品168只,农银理财、华夏理财、兴银理财存量产品数量保持前三位,分别为45只、35只和29只,主要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

投资者热情升高

投资者是ESG投资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根据《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投资发展研究报告》调研数据,43%的受访机构表示为了响应相关专户或客户要求而开发ESG相关产品。

从机构投资者来看,资产所有者开始加大ESG投资探索,部分保险公司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社保基金理事会已发布《实业投资指引》,提出探索开展可持续投资实践,加大对ESG主题基金和项目投资,将环境、社会、治理等因素纳入实业投资尽职调查及评估体系,ESG投资组合已开始面向国内公募基金公司招标。

个人投资者方面,根据《2022年可持续发展(ESG)投资白皮书》,90%的受访者对碳中和或ESG有认知,仅有1.9%的受访者完全不清楚;47.94%投资过碳中和或ESG相关主题基金产品,22.87%受访者投资过相关股票,16.75%的受访者购买过相关主题指数产品。随着个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个人投资者参与ESG投资的意愿日益升高。

我国ESG投资的发展特点

ESG投资已成为全球潮流,各国因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呈现出自身特点。从我国看,ESG投资起步晚,现阶段增速快,潜力大,不均衡性突出。

ESG投资机遇突出

我国ESG投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存量管理规模不大,但是增速相对较快,ESG投资机遇突出。我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位,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例,预计未来30年我国相关投资规模可能高达500万亿元,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已处于世界前列,绿色金融蓬勃发展,为ESG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

ESG投资发展体现本土特色

ESG投资虽然有可遵循的普遍发展规律,但与各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也体现出本土特色。与国际ESG投资实践比较,ESG信息披露方面,国内外在环境方面的信息披露较为一致,但在社会因素方面的信息披露有一定差别。欧美国家注重现代奴隶、童工、员工多样化、社区建设等方面信息的披露;我国更加注重乡村振兴、慈善公益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负面筛选策略方面,海外金融机构在实施筛选策略时,主要排除酒精制造和销售、武器制造和销售、煤炭制造和销售等企业;我国较少剔除具体行业,在实施负面筛选时,主要剔除可持续经营风险较大的企业,这种差异与宗教信仰及社会价值观等因素有较大关系。

ESG投资发展呈现不均衡性

我国ESG投资发展时间短,行业成长不充分,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金融机构践行ESG理念方面,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和银行理财机构更加积极参与ESG投资,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机构参与积极性相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