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环境社会治理国际信用评级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18期

当前,环境社会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成为全球投资者、债券发行人(下称“发行人”)和监管机构高度关注的主题,加强ESG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愈加重要。2019年以来,国际评级机构相继推出ESG相关信用评级方法论和分析框架,为机构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ESG信用评级与传统的信用评级分析一并纳入投资流程。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等相继出台ESG相关的信息披露和业绩考核要求,国内企业对ESG管理越发重视。深入了解ESG国际信用评级方法论,有利于大型企业集团提升ESG相关的信息披露质量,也有利于集团信用评级工作开展。

穆迪ESG评级方法论

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下称“穆迪”)于2020年12月更新ESG风险评估方法,引入发行人状况分数(Issuer Profile Scores,IPSs)和信用影响分数(Credit Impact Scores,CISs)。2021年2月,穆迪发表《环境、社会与治理风险评估的一般原则:建议的评级方法更新—企业相关附录》,详细说明了非金融企业和公共部门企业发行人状况分数和信用影响分数的考虑因素、打分标准和影响关系。具体如下:

发行人状况分数

发行人状况分数是对发行人产生重要影响的ESG敞口的评估,即:发行人可从ESG敞口获得的风险或收益的程度,分为行业类别分数(Sector Category Scores)、发行人类别分数(Issuer Category Scores)和发行人状况分数三个层面,依次为递进关系。

行业类别分数是针对不同行业环境(Environmental,E)和社会(Social,S)两大类别分数提出的参考,考虑了长期风险因素,定性分析,分值区间为1—4,包括极高、高、中、低四类,该分数仅体现行业类别的风险分布,不区分不同地区或不同发行人的风险分布,因此,同一行业内所有发行人分值相同,而且影响均非正面。

发行人类别分数是对同一行业内不同发行人面临的环境(Environmental,E)、社会(Social,S)和治理( Governance,G)风险敞口进行评估,采用定性分析,影响可正可负,分别得出E、S和G 的发行人类别分数分值,其分值区间均为1—5。

发行人状况分数是基于E、S、G中各项发行人类别分数得出E IPSs、S IPSs和G IPSs,分值均为1—5。通常穆迪对最高风险类别分数赋予更高的权重。一方面,由于E和S风险可叠加,有时会导致综合风险更高;另一方面,E、S和G在某些风险种类中存在相互作用和相关性,有时也会导致综合风险低于最高风险。

信用影响分数

信用影响分数是综合发行人状况分数和非ESG因素得出的ESG对信用评级影响的分数,该分值体现了在考虑ESG因素和不考虑ESG因素两种情况下信用评级的差异程度,用于衡量ESG风险对发行人信用评级的影响。

信用影响分数分值为1—5,对应五个风险类别,即:CIS—1为“正面(Positive)”、CIS—2为“中性偏低(Neutral to Low)”、CIS—3为“中度负面(Moderately Negative)”、CIS—4为“高度负面(Highly Negative)”、CIS—5为“极度负面(Very Highly Negative)”。其中:CIS—4或CIS—5,表示有ESG风险因素的信用评级低于无ESG风险因素的信用评级;CIS—3表示ESG风险对当前信用评级影响有限,例如,ESG风险敞口关于敞口如何产生、风险程度、减小信用风险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长期内可能产生实质影响,但具有较大不确定性;CIS—2表示ESG对信用评级影响为正但并非重要影响;CIS—1表示ESG对信用评级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

信用影响分数和发行人状况分数

信用影响分数和发行人状况分数之间联系相对较小,主要体现在:如果ESG风险敞口有限,则ESG对信用评级影响有限;如果ESG对信用评级有较大影响,ESG风险敞口可能较大。例如,CIS—1说明发行人至少从E、S或G一项获益,即:E IPSs—1、S IPSs—1或G IPSs—1,而且信用影响分数和发行人状况分数之间没有必要的直接关系,取决于具体某个发行人,例如,E、S或G单个因素会增加信用风险,但有些情况下某个因素会抵消其他因素风险敞口;一些对信用评级有正面影响的非ESG因素,例如,较强的流动性、容易获得外部资金或取得的外部支持等,有助于抵消ESG风险敞口,提高发行人抵御ESG风险的能力等。如果与ESG无关的信用劣势相比ESG风险更为显著,会存在发行人状况分数较高而信用影响分数较低的情况。

信用影响分数和信用评级结果

信用影响分数和信用评级结果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从分析流程来看,针对ESG因素得出的信用影响分数是评级过程的输出结果,与信用评级结果是并列关系;从分析内容来看,信用评级是综合分析所有信用因素后对发行人信用能力的评估,ESG仅是其中因素之一,而信用影响分数是综合所有因素(包括ESG和非ESG因素)对ESG的风险评估。因此,信用评级高并非意味着信用影响分数一定为正面,信用评级低的发行人信用影响分数不一定为负面。

与此同时,穆迪就E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碳转型推出了“碳转型评估框架”(Carbon Transition Assessment,CTA)并进行评估打分。CTA旨在评估企业碳转型风险,非信用评级评估指标,是分析E发行人状况分数和信用影响分数的重要因素。

标普ESG评级方法论

标普信用评级公司(下称“标普”)于2019年4月发布ESG评价分析方法运用,2020年6月引入ESG评分(ESG Evaluation Score),并于2021年4月发布ESG信用指标(ESG Credit Indicators)。

ESG评分

ESG评分主要评价发行人的未来经营能力以及ESG因素如何影响利益相关者进而对发行人产生的潜在重要影响。ESG评分包括发行人状况(ESG Profile)和长期准备(Preparedness)两部分。

发行人状况。发行人状况是ESG评价的起点,主要评估当前和短期内可观察到的ESG风险和机会的敞口情况。发行人状况是E Profile、S Profile和G Profile三项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各项分值区间均为1—100,权重分别为30%、30%、40%;E Profile、S Profile、G Profile分别由E、S、G的行业/地区分数(Sector/Region score)和特定发行人分数(Entity-specific score)加总而得,其中:行业/地区分数是某个行业和某个地区的ESG风险综合敞口,同一行业或地区的分值并非相同,分值区间为1—50;特定发行人分数是发行人与行业内其他主体相比的ESG风险敞口,分为领先、强、良好、滞后和弱5个类别,分值区间为1—50。

长期准备。长期准备主要评估发行人应对各种长期波动因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分为“最优”“强劲”“充分”“显现”“较低”5个层次。ESG分数最高的发行人的长期准备通常为“最优”或“强劲”;发行人状况分数若为最低水平,即使长期准备评价较高也无法弥补;长期准备为“最优&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