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深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23期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国家外汇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牵头搭建并不断完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下称跨境平台)。截至2023年10月末,跨境平台已上线8个融资类应用场景和3个便利化类应用场景,助力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逾10万家涉外企业累计获得融资超3000亿美元、办理付汇超1.2万亿美元,在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跨境结算便利化、支持共建“一带一路”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注入科技动能。

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搭建跨境平台

直面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风控难相关症结。中小微企业规模小、管理相对不够规范,资金流、贸易流、货物流等能够佐证自身信用及经营情况的信息往往分散在多个部门。银行在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时面临企业信息真实性审核困难、人工核查成本高、缺少获取企业完整经营情况的便捷渠道以及难以核实单证重复使用情况等问题,提供融资的意愿往往不强。

搭建跨境平台,精准破解企业信用信息匮乏、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风控成本高等问题。国家外汇局结合市场主体跨境融资和跨境结算中的难点、堵点,研究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跨境平台,依托分布式账本不可篡改、数字签名和多方共识等技术特点,汇集涉外收付汇、税务备案、质押凭证、融资受理、信用保险、货运物流、仓储等多项信息,建立银行间贸易融资信息实时互动机制、税务凭证信息与付汇业务联动模式,实现跨部门数据的可信交换和有效核验,提升银行快速准确办理单证真实性审核、重复或超额融资核验、重复或超额付汇核验、跨境贸易背景信息查证等业务能力。

持续丰富跨境平台应用场景,促进资金融通和跨境结算便利化。融合数字技术与外汇管理,强化优质金融外汇服务,推动跨境融资、结算业务办理便利化、协同化、智能化。截至2023年10月末,跨境平台共推出“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出口信保保单融资”“银企融资对接”等8个融资类应用场景,累计助力逾2.2万家涉外企业获得融资超3000亿美元。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中欧班列长安号融资”“中欧班列齐鲁号融资”“北部湾港航融”等融资类应用场景精准对接共建“一带一路”企业外汇金融诉求,助力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同时,跨境平台还推出“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服务贸易税务备案电子化银行核验”“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3个外汇便利化类应用场景,惠及企业超7.9万家,涉及付汇金额超1.2万亿美元。

助力企业降低跨境融资和结算成本

助力企业融资“增量”。跨境平台通过为银行提供企业贸易背景、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信息,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门槛、提高授信额度。例如,东莞市裕光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作为贸易型企业,出口总额大、固定资产少,难以获得传统抵押类贷款,对此,浙商银行借助跨境平台提供的出口收汇额、出口信用保险投保等信息为企业办理信保保单融资138万美元,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又如,福州欣源进出口有限公司作为小微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需求量较大,亟需更充分的信贷支持,民生银行依托跨境平台外汇收支规模等信息,推出“出口e融”线上纯信用授信产品,给予企业授信500万元人民币,授信额度较同类型产品提高60%以上,且单笔可融资金额高达出口金额的90%,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助力企业融资“扩面”。跨境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支持企业自主向多家银行发起融资授信申请,助力企业拓宽融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