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做好绿色金融文章 筑牢持续发展根基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24期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绿色金融。绿色金融要求金融机构在业务中重视环保理念,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支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绿色金融文章,重点是有效发挥金融工作中资金融通及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属性,深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促进金融从绿色发展角度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经济活动中环境影响、能源消耗、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日益重视,服务于绿色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概念应运而生。绿色金融强调提升绿色经济体系的建设效率,加快对绿色经济资源的配置优化。

我国的绿色金融概念发轫于21世纪初,近十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以及经济绿色化发展趋势,绿色金融迎来了长足的发展。2016年,多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多种金融工具,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开始起步。2017年,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等五省八市获批国家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验区通过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加快相关基础制度的设立,积累了重要的绿色金融实践经验。2020年“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2021年《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发布,引导了绿色金融聚焦于碳排放问题,同时全国碳金融产品及市场开始加速发展。2022年11月,G20峰会提出的《G20转型金融框架》概括提出了转型金融的五大支柱。2023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的《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明确要将能源控制的重点转向于碳排放的控制,高碳企业的低碳转型成为了绿色金融重要的探索内容。

绿色金融政策长期持续的鼓励与指引,大力促进了我国的绿色金融质与量的发展,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日益清晰,当前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绿色金融成为发展共识,绿色标的成为重要的投资对象。从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到“双碳”相关政策的颁布,国家政策不断鼓励,绿色经济快速壮大,服务绿色经济、发展绿色金融成为了金融机构的发展共识。根据《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受访银行家中有53.2%认为绿色金融是当前银行业特色化经营的主要领域;57.7%认为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工具是主要的特色化方向;53.2%认为电力燃气(含光伏)是银行未来信贷投放的重点,较2016年的23.8%,比例增长超过1倍。同时,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等发展理念也逐步被金融机构深入践行,上市银行普遍开始披露年度ESG报告,持续贡献绿色经济发展。在与产业不断融合的过程中,绿色属性逐步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开展的重要立足点,绿色标的成为重要的投资对象。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3年9月末,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超5亿千瓦,连续10年位居全球光伏装机规模之首,而新增总装机容量更是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伴随产业的发展,绿色金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8.58万亿元,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余额达到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

绿色信贷成为当前中国绿色金融的主体,多层次的金融体系逐步建立。中国在庞大的绿色金融规模基础上,基本形成了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为主,绿色基金、绿色保险、衍生品等为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其中,绿色信贷占绿色金融整体规模约九成。随着绿色经济市场的不断成熟,股权类金融机构开始逐步探索进入,二级市场也加快进行建设。股权融资的长期性可以良好的贴合部分绿色资产运营的长周期,弥补了对传统债权融资的依赖。根据《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截至2022年5月末,73家基金公司合计发行了ESG公募基金160只,总规模达2269.11亿元,其中,主动型基金占据主导地位。上交所绿色指数产品也在逐步增加,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绿色ETF产品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此外,金融产品的多样性也丰富了绿色金融的服务路径:绿色租赁通过物权的转移,补充了债权融资的场景;绿色保险为绿色经济的风险控制、产业发展提供了多样的解决方式;创业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的逐步参与,为新兴绿色经济企业的发展和绿色技术的进步提供了较大帮助;产业及国有资本的绿色股权平台搭建,也将促进绿色经济多元化整合,形成整体化的绿色经济业态。

绿色金融的服务范畴以清洁能源为核心,逐步向其他行业拓展。绿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在于能源的清洁与低碳化,清洁能源长期以来是最主要的绿色经济业态。以光伏、风电、水电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电费收入稳定性较强,较为契合融资要求,因此获得了大量的金融资源,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成本不断走低,帮助企业逐步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推动利润空间进入健康发展的轨迹。伴随着金融业的加大服务,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等行业进一步探索技术进步。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金融服务逐步深化下沉、拓宽边界、服务前沿。一是服务对象从传统的集中式能源基站逐步向分布式电站发展,伴随着清洁能源走向千家万户;二是随着“双碳”政策的指引,绿色工厂、传统产业的低碳化转型成为了绿色金融新的探索方向;三是随着绿色技术的进步,如钠离子电池、新型储能、氢能等行业成为绿色金融新的关注点。

当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

中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积极补足结构性发展短板,探索政策驱动力向市场驱动力的转向,从而有利于构建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绿色金融的发展结构性有待完善

一是重视项目的准入而缺乏项目的后续绿色评价。绿色项目的融资审核主要集中于贷前,项目上马后,对具体的绿色成效衡量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成体系的监督机制。部分企业为了获取融资优惠,对项目进行包装,实际落地过程中企业对绿色要求的执行积极性大幅降低,金融机构更难以约束企业兑现融资前的绿色承诺。

二是重视传统能源项目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