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资本新规”对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影响

来源:《中国外汇》2023年第24期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本新规”)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资本新规”的发布是中国银行业走向国际化、中国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的重大里程碑事件,对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中国银行业合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将从拼规模转向拼资本,从量的高速发展转向质的有效提升,从根本上提升整体风险缓释能力。但银行资本补充的方式并没有明显增加,传统的资本补充债券等外源式资本补充渠道偏窄。走低资本消耗的资本节约型道路将是银行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的方向。

“资本新规”对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中,国务院总理李强提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资本新规”使得各家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公司业务的经营与发展,进一步引导银行从传统业务向以供应链为核心的交易银行业务转型。

“资本新规”实施后,优质企业、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权重将会降低,进一步释放供应链金融服务普惠性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性。“资本新规”将一般公司风险暴露分为对中小微企业和投资级公司进行区分,在保持小微企业风险权重为75%不变的基础上,将投资级公司和中小企业的风险权重分别下调至75%和85%,意味着银行资产中两类企业的资本占用将明显降低,这将驱动银行为争取此类客户而创新授信产品。供应链金融作为兼具普惠性和中小微金融特点的重要授信品类,能够在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封闭供需网络支持下,实现优质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产业整合。同时,银行作为资金提供方,在供应链条数据完备的情况下,依托核心优质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中小微企业的数据归集,为其提供整体金融服务方案。对于客户集中度高、大额贷款占比高的银行,可通过供应链金融实现业务转型,分散风险。

“资本新规”实施后,国内信用证、福费廷、融资性保函类业务格局将会发生较大改变。“资本新规”对表外业务的信用转换系数进行相应调整,将国内信用证的信用转换系数由原来的20%(纳入与服务贸易直接相关的短期或有项目中)调整为50%,同业类业务原始期限三个月以上或因跨境货物贸易产生的原始期限六个月以上的业务,权重由25%调整至40%(针对第二档银行)。国内信用证方面,“资本新规”将影响银行在开立服务贸易项下国内信用证的风险权重,特别是售后回租项下支付应收租金的国内信用证业务,预计新规正式执行后,服务贸易项下国内信用证开展将存在困境。福费廷、银承贴现方面,目前主要以大型银行买入、中小银行卖出赚取更高收益为主,在调整之后,随着福费廷、银承贴现的融资成本上升,一些中小银行将会开始由卖出变为买入,整体格局会发生较大改变。

资本节约型道路下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建议

多年来,国际业务部一直是传统公司银行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自偿性、周期短、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更为深入实体经济且天生带有“脱虚向实”光环,人员、规模占比低,整体条线利润净收入丰厚,成为各家银行发展的重点。近年来全球经济疲弱,对传统的国际业务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使银行国际业务部门必须寻找其他方向,实现业务转型。笔者认为,“资本新规”实施后,“轻资金、轻资产、轻资本”类供应链金融产品将是银行国际业务的主要发力点。

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人民币国际化、共建“一带一路”等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资外贸基本盘将成为下一阶段银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新经济发展方向对银行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找准合适产品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