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繁花》与《再回首》

来源:《中国外汇》2024年第4期

在不用电视看电视剧的新时代,对一部电视剧最大的尊重就是不快进地看完。现象级的《繁花》毫无疑问是值得尊重的剧集,我一帧不落地看完了剧集和各类拍摄彩蛋,当剧终时刻《再回首》响起时,我怅然若失、意犹未尽。

《繁花》并非毫无瑕疵,从投行经济学家的角度看,《繁花》基本上反映了历史演进中的一些事实,但多多少少有些简单粗暴,甚至有失专业严谨,但即便如此,依旧不影响《繁花》整体的高品质。高品质带来了好口碑,有观点认为这是一场共情主导的怀旧现象,我却觉得并不尽然,很多没有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Z世代”同样对《繁花》钟爱有加,这也是《繁花》成功出圈的重要原因。

既不贩卖共情,也不依赖剧情,《繁花》的成功,是因为它本身就是艺术品。好纸、好笔、好墨、好素材,都不足以成就艺术,成就艺术的,永远是执笔的艺术家。《繁花》里,没有导演王家卫的身影,却处处都是他的痕迹。就像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

演员、经典歌曲、上海元素等一系列资源,在王家卫的匠心调配中,实现了有效配置和完美进化。《繁花》中,人物角色特点鲜明,歌曲触动人心,黄河路流光溢彩,整个20世纪90年代都散发着勃勃生机。从不严谨的学术角度看,这就像是一种机制,有引导、有约束、有包容,能够发现潜能、激发潜能、呈现潜能,是《繁花》让所有元素得以升华,并凝合成艺术的关键。艺术既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之处,恰恰在于艺术折射了命运的挣扎,刺激了社会的反思,凝结了人心的沉淀,并由此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在《繁花》中,王家卫用美轮美奂的运镜,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和众多生动鲜活的人物,让每一个活在当下的我们,通过艺术般的“再回首”,沉醉于过去,清醒于当下,并蓄力于未来。

《繁花》让很多老歌重新火了起来,每一首我都喜欢。不过,我觉得最能代表《繁花》精神内核的一首歌,还是《再回首》。这首我们熟悉的《再回首》,并不是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